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厦门市公安局:以“四个一”将基础管控中心打造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1/13 15:02:46
浏览次数:48  

  文/图/陈源在 林子为 杨涤

  近年来,厦门市公安局严格贯彻落实公安部、福建省公安厅“四个一”的部署,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要求,将基础管控中心打造成为厦门市公安局基础工作“总调度”、风险防控“总枢纽”和协同共治“大引擎”,以“科技赋能、机制适配、体系重塑”探索为基层纾困解难的创新路径,进一步做实“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实现了“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的总体目标。
  厦门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结合厦门基层基础工作的现状,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专题座谈、实地调研,发现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业务标准不统一、任务重叠交叉、派出所负担较重、民警尽职难免责等问题。为解决基层存在的现实问题,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更好地落实“派出所主防”职责定位,进一步夯实公安工作根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一体推进,厦门市公安局在探索中求突破、在实战中经检验,打造了一套符合厦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新路径。
  
  


  基础管控中心民警向前来学习考察的单位进行演示和汇报

  

  派出所民警在综合指挥室进行治安动态感知、指引打击防范等工作

  

  派出所民警在综合指挥室研判警情、督办任务落地

  

  国庆期间,派出所民警在辖区服务群众

  

  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巡逻

  “一个中心”统基础

  厦门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由“强所办”转型而来,与公共安全管理中心依照“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合署办公,设置三区(标准化管理区、协同化治理区、智能化支撑区)八岗、(统筹指挥岗、任务配置岗、监督评价岗、内部协同岗、党政联动岗、数据建模岗、态势分析岗、定向支撑岗),将公安内外力量整合到基础工作上,让基础工作从派出所“一家的事”变成“大家的事”。
  (一)建立支撑基础工作的专门体系
  建立市局中心、分局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三级体系”。市局基础管控中心作为“大脑”负责牵头抓总,组织各警种部门对条线业务进行梳理,逐项明确业务内容、办理流程、赋能事项和评价要求,依托基础管控平台动态生成下发“任务标准件”和具有明确指向的情报产品;分局基础管控中心作为“腰部”,向上对接市局中心统一承接任务、资源,对市局下达的任务清单、情报产品归口管理,并进行深度研判、二次赋能,以标准化指令形式统一派发,推动任务、资源、手段精准匹配,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针眼由派出所上移至分局运营中心;派出所落地执行,依托综合指挥室,承接市局、分局下放的系统资源权限和情报指令,并整合视频监控、“一标三实”等辖区资源,加强警情研判、治安动态感知、指令落地督办、精准指引打击防范、乱点整治等工作,确保形成工作闭环。
  (二)建立协同各方力量的联动体系
  对内,在“情指行”一体化的牵引下,依托公安大数据基座,实现基础管控中心与情报指挥中心、侦查中心之间的体系性协作。一方面,形成“治标”和“治本”的良性循环:通过基础摸排,将涉稳、舆情风险等敏感情况推送给指挥中心,支撑安保维稳、舆情管控、巡防部署等工作;指挥中心反向推送重点警情、变动趋势、区域性问题。另一方面,形成“主战”“主防”的良性互动:通过基础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掘潜在线索、情报信息同步推送侦查中心,反哺研判打击工作;侦查中心反向推送案件侦办过程中发现的管防漏洞。
  对外,依托公共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和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跨领域对接85家部门,汇聚数据、协同治理,实现公共数据“一平台共享”、公共要素“一张图”展示。同时,市委、市政府会将各单位的落实反馈情况纳入市绩效和平安建设考评,有效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实现“公安小循环、党政大联动”。
  (三)细化全面统筹基础工作的职责任务
  一是统基础、定标准。贯彻“派出所主防”要求,完善全市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结合治安形势动态调整工作重点。归口管理警种部门下达给派出所的基础业务,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并抓好工作督导,形成业务管理闭环。
  二是压责任、给支撑。统一督导业务警种、协调政府部门,共同做好基层治理方面的应急处置和源头治理工作,压实各方在支撑“主防”过程中的责任。统一汇聚公安内外数据资源,打造更多的数据模型和情报产品,提高派出所的“一管三防”能力。
  三是抓落实、促提升。建立“派出所主防”考评体系和分级分类通报制度,以考评明确工作导向、以通报推动问题整改。建立中心与派出所定期会商制度,及时跟进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螺旋式调整制度合理性。强化派出所业务能力培训,强化正向激励和品牌培树,持续夯实发展基础。

  “一套规范”管流程

  厦门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将规范化建设作为流程再造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梳理、协同联动、强化支撑等手段,持续优化基础工作运行流程。
  (一)纵向深入
  围绕实有人口管理、特定对象帮教转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业场所管理等基础工作,分类建立完善可执行、易操作的规范业务操作手册,全面规范社区警务工作;先后制定《厦门市公安局关于发挥“两队一室”改革先行优势在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上当排头的意见》《厦门市公安局关于印发严格落实尽职免责保障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厦门市公安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试行)若干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标准化工作规范,推动基础工作流程再造、体系重塑和派出所“主防”能力提升。
  (二)横向协同
  通过任务标准件运营,为警种下发涉派出所业务提供统一出口、统一管道的能力,严防体外循环或要求泛化、支撑虚化,同时反向推动警种梳理业务规范,明晰职责分工和执行要求,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影响警务运作的机关警种部门简单将上级文件作为对下要求、设置兜底条款转嫁工作等问题,推动机关警种部门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有效压实专业警种主战职责,切实做到“主战”“主防”一体推进。
  (三)内外联动
  制定平安建设和效能考评细则,推动厦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融合工作的意见》、18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全市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应用规范的通知》等基层治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全面挖掘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强化基层治理,增强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联结性、黏合度,切实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张清单”明任务

  厦门的“一张清单”就是“任务标准件”。2022年以来,厦门市公安局以“科技赋能+机制适配”的推进路径,着力打造数字化能力与标准化流程相结合的载体——“任务标准件”,并将12个警种下发到派出所的123项基础工作进行标准化改造,形成54个 “任务标准件”,实现大数据条件下的业务标准化改造。
  “任务标准件”让基层警务工作的每一步都能“点穴式”精准管控。全市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率、准确率达98%以上,社区民警直接采集占比从60%降至16.5%,实现工作增效、民警减负。
  (一)“指引式”任务清单
  按照“常态性、基础类任务必须标准化”的原则,自下而上全面梳理涉派出所工作,除工作指令、打击破案、窗口服务等即时性或已有标准规范的任务外,组织相关警种部门对其余123项工作,逐项按照上级要求以数字化、菜单式的方式转化为明确的工作内容、规定动作、职责边界和评价标准,精准形成任务清单,以标准化指引确保基层民警的任务执行精准、专业、客观,确保各项工作抓在点上、落在实处。
  (二)“互动式”协同清单
  一是完成基础业务的整合。中心牵头组织各警种部门对涉及派出所的业务详尽梳理,将源自不同警种的同类工作予以整合归并,形成54类任务标准件,破解了任务多头下发、基层多次反馈的问题。
  二是形成“由上至下”的贯通。中心将指令流转、审批、反馈、监督的机制放到平台来跟踪落实。派出所民警进行任务先期处置、任务评估,分局基础管控中心结合警种资源进行分析研判,最后由市局中心审核确认。
  三是畅通“对外分流”的渠道。对涉及外单位的工作任务,由基层民警通过警务终端一键推送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流转至相关部门开展源头化解,解决基层单打独斗的问题。
  (三)“伴随式”赋能清单
  一是“标准赋能”。数据的赋能始终贯穿业务流程。依托大数据基座支撑,通过数据建模自动生成、分析出标准工作对象,以数字化的方式固定标准流程,形成标准工作内容。
  二是“主动赋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大数据能力通过调用服务的形式形成标准赋能信息,对不同任务特点,在标准件上预先配置民警可能需要的行动赋能信息。以前,派出所做反诈宣传工作,社区民警只能靠“走断腿、磨破嘴”的传统工作方式,其目标和结果都无法达到精准预测和统计。现在,社区民警下社区只要带上警务通,接收平台推送的任务,就能开展精准反诈工作,确保联系得上、见得到人、劝得到位。在湖里分局五通派出所,民警利用“线上+线下”多形式、立体化宣传矩阵,结合反诈精准宣防标准件与中心研发的“一警一码”小程序,织密全民反诈“宣传网”。第三季度以来,共接全口径诈骗警情4起,同比下降60%,降幅位居全市第一。
  三是“靶向赋能”。对预警发现的潜在风险隐患,前置研判推动精准提示信息。比如,对预警发现的疑似漏登人员,智能研判、同步下发人员轨迹信息,做到“一手给任务,一手给资源”,既实现了数据服务清单化、自动化、场景化、移动化,又做到了精准支撑、确保数据安全。在思明分局莲前派出所,民警根据标准任务指引,灵敏捕捉辖区动态,精准开展研判预警,实时支撑“两队”工作。在“夏季行动”期间,结合市局中心下发的“疑似漏登”标准件,精准走访标准地址14959个,核实地址内人员35984人,“一对一”精细宣传15846人,基础工作质效显著提升。
  从制单、派单、接单,到落地、执行、反馈,“任务标准件”让基层警务工作的每一步都能精准落地。现在,派出所民警带着目标、指引、信息轻装上阵,精准牵引社区警务团队,就近就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工作增效、民警减负。

  “一个平台”推应用

  近年来,厦门市公安局把科技信息化手段应用到基层基础工作“末梢”,积极探索基层基础工作数字化转型。过去,基层开展业务工作需要使用多个平台,难免造成数据壁垒。为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系统性管理,厦门市基础管控中心将部、省、市涉及派出所业务的常用系统全部整合到“数智鹭警”平台,实现精准赋能和基层民警的“一台通办”。
  (一)聚焦赋能支撑
  一是便捷式应用。将涉及派出所工作的常用系统整合到“数智鹭警”平台,打造贯通到派出所的统一工作平台和业务管道,让基层民警能够“一站式”登录、“一站式”办理。
  二是精准化赋能。加强对基层一线的扁平化指挥、“点对点”调度,并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则放”原则向基层精准授权、动态授权,建立“中心统一受理、后台融合作战、即时反馈支撑”的24小时实战服务机制,第一时间向民警推送警情背景信息、风险提示等支撑性指令,同时对“应赋未到”的数据资源,通过“吹哨标准件”填写赋能需求表单,市、区两级基础管控中心调度对应警种部门即时响应、按时赋能,实现“后台+前端”一体化作战。
  三是智能化推送。依托建模平台对数据资源进行“初加工”,封装形成若干“数据积木”,支撑全警通过可视化、“拖拉拽”方式开展建模,快速高效地将技战法转化为数据模型,第一时间将模型计算结果集成到“标准件”的赋能信息中,自上而下智能推送给基层民警,为基层提供“保姆式”“管家式”深度支撑服务。
  (二)聚焦体系建设
  建强“e起做”工作体系。通过“厦门百姓、e治理”等App,搭建社会治理“e起做”客户端,构建公安民警与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互动渠道,实现工作联动、问题联治。例如,人员信息采集,依托城市人口动态感知系统精准挖掘漏登人员,配套自主申报、用人单位、房东等主体申报、网格员入户采集、社区民辅警精准采录的梯次采集手段消除城市人口感知盲区,在压实信息采集责任的同时实现对基层民警的减负、增效。2023年以来,中心通过“人口动态管理”累计补充采集近40万人,采集率由95%攀升至98%,但全市社区民警的采集占比从60%下降至了16%。
  (三)聚焦实战导向
  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汇聚整合数据资源,开展数据治理,建成更丰富、更鲜活的数据资源池。在此基础上,围绕“人、地、物、事件、组织、处置力量”等治安要素,以标准地址为基础进行要素叠加,打造全要素汇聚、一图化展示的“治安一张图”,支撑“一图统揽、一体统管”。例如,矛盾纠纷图层,中心将“一张图”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平台、“智慧搜”等系统穿透式接入,将矛盾纠纷相关当事人信息、关联警情、调解进度和回访情况等相关情况呈现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平台上,为社区民警更好掌握、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可视化平台”。
  海沧分局钟山派出所联合嵩屿派出所积极探索应用“时钟”警务,将涉及家庭婚恋、邻里、劳务劳资、经济、医疗六类警情全量录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平台,通过“E治理”推送至社区民警,由社区民警落实回访、跟踪、化解层层把关反馈内容、调解情况,倒逼社区民警做到“真上门、真见面、真化解、真回访”。2024年7月以来,钟山嵩屿联合派出所累计化解、回访矛盾纠纷1097件,确保将辖区内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阶段。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是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厦门市公安局通过基础管控中心实体化运行,有效规范了基层基础工作,整合了各方力量,形成了完整的基层基础工作运行闭环,确保了基础工作指标可量化、过程可控制、成效可评价,让“派出所主防”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扎实、更加托底。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