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远
信念如磐,岁月为证;红色血脉,赓续传承。
2024年11月18日,全国“公安楷模”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陕西延安举行。河北省平山县公安局西柏坡派出所等6个守护红色圣地的公安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楷模”称号。
红色圣地孕育红色血脉,红色血脉滋养英雄队伍。多年来,守护红色圣地的这6个派出所在感受热血岁月、光荣历史的同时,不断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养分,领悟精髓,凝聚力量,牢记使命担当,奋力书写了新时代的平安答卷。
2024年11月18日,全国“公安楷模”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陕西延安举行
西柏坡派出所: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忠诚卫士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的交会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光秀美。1947年,刘少奇、朱德带着中共中央的委托,率领中央工委渡黄河、翻吕梁、穿太行,转战千余里,最终落脚在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工委会合,这个小山村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周恩来将西柏坡称为“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此,西柏坡这个美丽的名字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1937年10月,河北省平山县公安局创建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1988年10月,西柏坡派出所正式成立。派出所现有民警10人,辅警12人。辖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下辖西柏坡镇1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400余人。辖区内拥有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中央各部委旧址等15处红色景点。
近年来,西柏坡派出所以“当好西柏坡忠诚卫士、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为核心目标,以“打造最红党建品牌、打造最红基层警务、打造最红先锋警队”为前进方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践行“党有所指、民有所需、警有所应”的理念,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西柏坡派出所始终以守护“红色圣地”为荣,秉持“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坚持为民“赶考”、打造红色“枫桥”,自觉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作考题,以辖区安全不安全、群众满意不满意作评判,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答卷。2019年11月,西柏坡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近年来,派出所聚焦社会矛盾排调、治安隐患化解、便民利民举措,提出并落实具体措施21项,大到进一步强化群防群治力量、充实矛盾联调队伍、组建警民联动反诈宣防队,小到警务室便民服务台设置、随警医药箱配备,一桩桩、一件件,在民警辅警的学习、讨论、交流中,转化成了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成果。
西柏坡派出所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为老百姓办实事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群众心坎上。近年来,西柏坡派出所大力推动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在提升警务科技含量的同时,把村治保会、景区管理员、保安员、导游、清洁工、观光车司机、热心商户分组建群,辖区16个村全部落实“一村一警”,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贯穿到了平安建设各个环节。2024年以来,西柏坡派出所依托“柏坡警事”微信群为群众找回遗失物品125件,找到走失人员21名。
圣地在身边,群众在心间。建所30多年来,西柏坡景区保持刑事案件“零发案”,当地群众与游客对派出所工作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100%。
七一派出所:争当红船“首席护旗手”
1921年,浙江嘉兴的南湖之上,一艘红船破浪前行,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航程。就是这艘小小的红船,沿着井冈山顶、遵义城头、延安宝塔……一路前行,最终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串成一幅波澜壮阔的行舟图。
作为历史的见证,南湖红船驶进了1921年永恒的时空里;作为不灭的精神,南湖红船在每一个时代与共产党人重新相逢。
1949年,嘉兴全境解放。1950年,新马路派出所成立,次年更名为南湖派出所,全面承担起守卫红色南湖的神圣使命。2018年10月11日,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七一派出所揭牌成立,正式从南湖派出所手中接过了传承59年的守卫红船的接力棒。
建所以来,七一派出所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成绩突出集体”、公安部首批“训练标兵”集体、浙江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浙江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各1次。
七一派出所的门前左侧立着一块刻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石碑,右侧设置了“红船精神”宣传栏。走进派出所院子,宣传栏上“争当红船首席护旗手,争创红色第一党支部”的字样格外醒目。
聚焦“争当红船首席护旗手、争创红色第一党支部”,七一派出所创建党建品牌“起航”,扎实开展一个目标、一个阵地、一对师徒、一套机制、一种文化、一种真情、一个联盟“七个一”党建工作,并依托红色南湖独特资源,深入开展“红船学堂”“红色警校”“水上课堂”等情景式、互动式教学活动,进一步激活和深植了红色基因。
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忠诚卫士,七一派出所牢记公安姓党,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船护旗手”的定位,坚决扛起为党守根护脉的光荣使命,承担起保卫中共“一大”纪念船—南湖红船的重要职责,同时守护着南湖区域的平安,确保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风景名胜区等重要单位、景区的绝对安全和治安稳定。
行走在南湖景区内外,游客一定能看到“红船义警”的身影。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警力与民力的时空互补,是七一派出所守护南湖核心区域绝对安全的重要法宝之一。南湖公安现有13支专业“义警”队。每晚,七一派出所民警和“红船义警”一同巡逻;每周,水上救援“义警”队都会沿着南湖畔巡逻;每月,无人机“义警”队都会准时到来,挂上喊话器、抛投器、探照灯等设备进行演练……警民携手给南湖加上一道“安心锁”。
时光流转,前辈们的理念和精神依然烛照今人,“红船精神”已内化为七一派出所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七一派出所正围绕“红船护旗手”的高标定位,全时空守护南湖区域平安,全方位服务人民群众,让“红船精神”不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古田派出所:红土地上的“红军式警队”
闽西苏区的红色小镇、梅花山南麓的圣地古田,1929年召开了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2014年,又称“新古田会议”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由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在这里召开,吹响了新时期“从古田再出发”强军兴国的号角。沐浴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光辉雨露的古田派出所,建所60多年来铸就了一支“不忘我是谁,不忘为了谁;永远听党话,永远为人民”的“红军式警队”。
福建省上杭县公安局古田派出所成立于1959年1月,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五一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2017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派出所”荣誉称号。
古田派出所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公安工作全过程。通过每日工作例会、每月主题党课和“入警第一课”、瞻仰古田会议会址,邀请老红军和革命前辈讲故事、学习《为人民服务》《古田会议决议》等活动,让民警亲身感受红色基因的力量。古田派出所要求人人都熟悉党史,每日晨会上所有人都要一起研读古田会议决议,轮流讲红色故事,永葆忠诚本色、当好红军传人。
2022年年初,上杭县公安局建立古田片区联勤联防勤务模式,由古田派出所、蛟洋派出所等8个单位参与,综合指挥室设在古田派出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各单位联动更“活”、指挥更“准”、处置更“快”,更好守护了红色圣地平安。此外,古田派出所还推出“派出所+警务生态圈”治安模式,实现辖区各片区、景点、学校、企业、矿山等生态圈治安防控力量全覆盖,涵盖了军警民联防队、“红土义警”等8支治安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平安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村民办事不再难,派出所在村里设立便民服务点,村民将需求投递到服务点,由驻村民警收集代办。西山下是古田镇最偏僻的片区,最远的山村离集镇有30多公里,村民办事十分不便。为此,古田派出所在西山下6个行政村设立便民服务点,警务室民警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驾驶摩托车前往各服务点,收集村民交办的事项。西山下警务室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替老百姓省时、省力、省钱的“三省”警务室。
随着红色旅游的繁荣,古田派出所成立闽西首支女警巡逻服务队,推行“移动警务服务”,在辖区广泛开展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宣传政策法规、救助困难群众、服务外地游客等活动。
初心一如来时路,山高路远再启程。作为古田会议会址的忠诚守护者,古田派出所一代又一代民警将红色基因根植于血脉、熔铸于灵魂,用一如既往的忠诚、辛勤劳作的奉献、人民满意的业绩,始终践行着对党忠诚和为民初心,让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圣地守护者,群众贴心人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个小院一栋楼,青瓦丹柱、灰砖白墙,楼旁一棵大槐树枝繁叶茂。1935年1月,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在距此不足百米的红军巷里,一个派出所也因此有了特别意义的名字,它就是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分局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 1949年11月28日,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的前身老城派出所成立。2021年,老城派出所正式更名为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
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现有民警20人、辅警32人,是一级公安派出所、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贵州省“人民满意的派出所”、贵州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2年8月30日,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非同寻常的使命。辖区内有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7处红色地标。派出所坚持把一次瞻仰、一次宣誓、一首红歌、一本红书、一段长征路“五个一”和红色教育、红色宣讲、红色体验、红色服务“四个红”作为全所民警辅警的“入所第一课”和“必修课”。
为深入推进源头治理,派出所始终坚持将“主防”作为第一职责。把“更快更多破小案、办小事”作为有效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通过不断完善“基础保障、情报侦查、防范管控、宣传教育、应急处置”五张“防护网”,织密防范处置“平安网”,切实做到“平安不出事”。截至目前,实现了辖区红色地标区域连续75年“零事故”“零发案”,辖区连续十余年命案“零发生”。
派出所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拓展“十联铺”模式,发展壮大辖区7支社区综治队伍、4个智能警务站和“红城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建立起以派出所为主导、遵义市义工联合会为代表的16支力量组成的“1+N”群防群治体系,调动1000余人参与平安共建。
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遏制了各类案事件的发生。联合市律师协会安排24名业务能力强的律师轮班驻所,共同化解疑难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线上线下报,一般纠纷现场调、复杂纠纷联动调、疑难纠纷警律协作攻坚调的多层级、多维度、多元化解新格局。
派出所积极拓宽服务新渠道,创新开展“三店三员”工作模式,实现“7×24小时”服务群众。建成多功能综合业务“旗舰店”,窗口做实八项便民措施,扎实推进公安71项业务“一窗通办”,在接警咨询台设置专岗,社区类证明一站式服务;打造自主延伸服务“体验店”,配置身份证自助办理、交通违章自助缴费、驾驶证自助体检等设备,推行“一拍共享、一照通用”;开设游客等候区服务“便利店”,联合义工成立会址先锋服务队,2022年以来,为参观学习游客提供身份证明、寻人寻物等服务1万余次,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的重要物品200余件;拓展推出“红色文化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解忧扶困勤务员”服务。此外,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还创新推行舒心、暖心、顺心、省心、开心“五心”服务。
茨坪派出所:井冈山上警队红
莽莽井冈山,绵延五百里。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江西省井冈山市公安局茨坪派出所坐落在国家5A级景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茨坪。派出所始建于1959年,现有民警20人。辖区面积1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4万人,每年游客超过1800万人次。茨坪派出所是公安部命名的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近年来,先后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被江西省公安厅评为“人民满意派出所”“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省“十佳派出所”“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所队执法示范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四次。2022年5月,茨坪派出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公安单位”荣誉称号。
茨坪派出所始终把井冈山精神作为政治建警、红色励警、文化育警、从严治警的根和魂。井冈山的革命遗址成为全所民警学习的“课堂”,革命文物成为“教材”,英烈模范成为“老师”。近年来,茨坪派出所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铸魂、“红色治理”解忧、“红军传人”为民三大工程,用永葆忠诚的“信念红”、群防群治的“力量红”、心系群众的“作风红”,守护“天下第一山”、建设“平安井冈山”、打造“人民满意山”。
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茨坪派出所认真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围绕“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打造“1+5+N”群防群治模式,形成“井警有调”纠纷调解“红色治理”法。在治安形势较复杂的村,组建由老干部、老法官、老检察官、老律师、老教师“五老”组成的理事会,协助民警对辖区矛盾进行滚动式、拉网式排查,第一时间解决小矛盾、小问题、小纠纷、小摩擦、小投诉“五小”问题,推动矛盾纠纷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将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目前,已建立“五老”理事会18个。此外,派出所将辖区划分成9个片区、39个网格,组建400多人的“红袖章义务巡防联调队”。聘请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或司法所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作为联调队长,并选取社区民警、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等形成调解员库,实现公安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融合。派出所还创新推出矛盾调解“三色”预警模式,将半年内发生3次以上的同一网格或同一矛盾纠纷标为红色,由社区民警会同乡镇(街道)召开矛盾纠纷调处联席会进行调处;将半年内发生2次的同一网格或同一矛盾纠纷标为橙色,由联调队负责调处;其他矛盾纠纷标为蓝色,由民警、辅警现场调处。通过分级预警,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以上。
茨坪派出所坚持“民意引领警务、警务服务民生”,在较大的社区、自然村、学校、企业,以及治安复杂场所,设立9个“110服务点”。每个点由1名民警负责,承担接警处警员、调解员、情报员、防范员、服务员、宣传员“六员”角色,设置预约公示牌和意见收集箱。群众可直接拨打驻村民警手机报警求助,减少110指挥中心转警的中间环节,解决群众求助难、求助慢的问题。此外,针对每年来山游客和红色教育培训班人员的求助类警情,茨坪派出所在各景区景点设立了由派出所警员、景区景点工作人员、志愿服务者组成的服务站,全力解决好游客的各类紧急求助问题。
枣园派出所:打造新时代“为人民服务”金字招牌
延安,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名城,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岁月。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山峦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这里战斗了13年。延安时期,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枣园举行的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演。
在距离枣园张思德纪念广场不到200米的地方,就是陕西省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枣园派出所。派出所始建于1996年,辖区共有12个行政村、2个社区,面积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余人、流动人口9000余人,有枣园革命旧址等重点单位8家。2021年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支距离“为人民服务”讲话台最近的警队,近年来,枣园派出所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深入挖掘“枣园灯光”时代内涵,赓续与传承张思德精神,开展“听党话、跟党走,争当张思德式好民警”主题实践活动,成立“张思德服务队”、调解队、巡逻队、宣传队四支“张思德式”队伍,以张思德为榜样全心服务群众,争当宝塔山下忠诚卫士。
枣园派出所推出“一红(思想最红)、二专(服务专心、做事专业)、三强(执行力强、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四好(社会治安好、工作业绩好、为民服务好、作风形象好)”党建工作法,设置以延安精神和听党话跟党走、争当“张思德式好民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开展“学思想铸忠诚、学榜样优服务、学法律强业务、学法纪守底线”实践活动,持续擦亮红色党建品牌。
派出所深入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新建改造具有人员车辆自动识别、视频监控全面覆盖等功能的17个智慧安防小区,推广电动自行车进电梯拦阻报警、重点区域违禁物品识别预警等安防设施,辖区警情、发案年均下降15%,连续5年无极端案事件和群体性上访。派出所整合小区物业、相关单位、景区保安等安保力量,组建170人的“张思德巡逻队”,推出“群众吹哨、民警报到”机制,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实现“哨声一响、一呼百应”。
为了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张思德调解队”推行“一事双联”(群众说事、警法联调、社会联动)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和“一杯热茶暖心、耐心倾听顺心、矛盾化解舒心、人民群众安心”的“四心”工作理念,坚持搜集制作各类法治案例200多部,遇到相似案例的时候,以案说法、讲明事理,矛盾调处率达100%,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辖区连续5年未发生“民转刑”案事件。
作为百姓身边的派出所,遇到的常常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枣园派出所处于城乡接合部,辖区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比较多。派出所成立了一支由20余人组成的“张思德服务队”,对辖区群众进行生活上的帮扶,帮助他们买菜、送医,解决留守儿童上学等问题。此外,由民警、革命旧址讲解员、民间艺人等50余人组成的“张思德宣传队”则以朴素实际的宣传方式,在辖区以陕北说书、快板、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知法懂法,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和安全。
结语
历史之镜,初心可鉴;跨越时空,精神永恒。人民公安的风雨历程,凝结成一段段可歌可泣、热血铸就的峥嵘岁月;公安楷模的光辉足迹,串联起一代代公安民警向党而生、为党而战的无悔忠诚。今天,革命历史中的精神力量,已经转化为人民公安接续奋斗的昂扬斗志,转化为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全国广大公安派出所正努力以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成绩,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不断擦亮“平安底色”,提升“幸福成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公安力量。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