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承先 徐广生 邓琦
瑞士警察体系承接其联邦制政体,呈现联邦、州和市镇三级架构:联邦层面设有联邦警察局,各州拥有独立警察力量,多数市镇设本级警察机构。为应对跨国犯罪,瑞士警方近年改革强化联邦协调能力,在保留各州警察人事、预算自主权基础上,联邦通过合作而非指令协同,既保障地方自治与公众监督,又通过权责划分提高跨域治理效率。
一、瑞士联邦与州警察制度的结构和特点
(一)联邦警察局的组织结构与职责
联邦警察局(Fedpol)隶属联邦司法警察部(FDJP),是警察系统的最高机关,统筹全国范围的警察事务。该局下设的刑事警察司、安全司、国际警察合作司等部门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专业职能。作为该局的核心机构刑事警察司,主要负责调查、处理跨境与国际犯罪、恐怖主义等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打击有组织犯罪、金融犯罪和网络犯罪、人口贩运等案件,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ICPO)协调跨境情报,与各州警察联合行动。安全司主要负责保护联邦重要设施、政治要人、外交机构及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制定民用建筑安全战略,管理移民和难民事务。国际警察合作司作为瑞士与国际执法机构的枢纽,管理申根信息系统,与欧盟及邻国进行国际合作和开展联合执法。
(二)各州警察的组织结构与职责差异
各州通常设有警察局、派出所等机构;一些州还设有专门的特种部队,以应对特定的治安挑战。各州警察主要负责本州内的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刑事侦查等日常警务工作;不同州的警察在具体职责上会有所侧重,如日内瓦州(Geneva)、提契诺州(Ticino)和卢塞恩州(Lucerne)等旅游州高度聚焦旅游经济的安全保障以及重点防范景点盗窃和非法民宿运营,苏黎世州(Zurich)和巴塞尔乡村州(Basel-Landschaft)等边境州的警察则侧重于边境管控,打击跨境走私。这种差异化的设置使得各州警察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民众,维护本州的治安稳定。
(三)联邦与州的协作机制
日常工作中,联邦与州通过共享平台定期交流信息,及时传递犯罪情报、案件线索等。当问题超出地方警察处理能力范围时,如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联邦警察才介入并设立专项协调机构。联邦警察局还会为州警察提供先进装备和战术训练, 通过联合培训、演练等方式,提升双方协作能力和默契度。另外,一些大型活动或特殊安保任务中,联邦与州共同制定安保方案,确保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联邦与州通过法律框架和协调机制实现了不同层级分工下的高效合作联动,确保了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维护国家的公共安全和秩序。
二、瑞士警察制度的法律基础
(一)联邦宪法关于权力分配规定
瑞士联邦宪法为瑞士警察制度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权力分配基础。宪法虽然没有对警察权力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列举,但“联邦和州共同保障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这一关键规定,犹如一条主线,将联邦和州在警察事务中的责任紧密相连。宪法赋予了各州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宪法允许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前提下,有权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与警察相关的法规。
(二)联邦警察的主要执法依据
《瑞士联邦警察法》明确规定,联邦警察需全力防范各类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如恐怖主义活动、间谍行为等,以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跨州犯罪打击方面,该法赋予联邦警察跨区域执法权,可协调各州资源开展调查取证、追捕嫌疑人等工作。《刑事诉讼法》规定联邦、州和市镇警察起诉活动中都受本法典管辖。如调查违法行为时,警察可以根据公众和当局的报告以及检察官的指示进行,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受到检察官的监督。《联邦使用武力法》规定警察仅能在必要且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控制局面时可使用武器,且必须优先警告。一旦警察使用了武力,必须按要求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提交详细的报告,后续还会接受严格的审查,以此确保武力使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三)联邦与州执法依据的异同
联邦与州警察制度既存在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相同点在于,二者在根本宗旨上高度一致,强调执法活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在执行公务时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不同点在于,从法律制定主体来看,联邦警察法律由联邦层面的立法机构制定,适用于瑞士全国范围;而州警察法律则由各州的立法机关制定,主要立足于本州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
三、瑞士警察在执法实践中的运作机制
(一)警务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是高度地方自治。各州结合实际制定警务政策和管理方式,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警务服务。二是管理精细化程度高。按照具体需求,精心规划和细致安排警力部署、巡逻路线以及案件处置流程等,确保警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先进。通过构建全国统一数据平台(PoliceDataSH)、生物识别系统(GREKO NG )以及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等先进信息系统,有力支持警务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警方能精准预测犯罪高发区域和时间,提前进行防范部署。四是社区导向警务,瑞士警察积极推动社区警务战略。
(二)警务战略与措施
瑞士警察将预防犯罪作为首要战略,通过加强社区巡逻、安装监控设备、开展安全教育等方式,提高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情报系统,收集各类犯罪信息、社会动态并予以分析、研判出规律和趋势。
(三)警力资源配置与调度
在配置方式上,联邦警察与州警察根据各自职责和任务进行合理分配。联邦警察主要负责调查、侦查、办理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重大案件,其警力主要集中在相关业务部门和专业队伍。而各州警察则会根据本州的人口密度、治安状况等因素,在城市中心、旅游景区、工业区等不同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各类警情。在调度机制方面,建立了分级调度机制,以确保在不同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调度警力。调度中心作为指挥枢纽,负责收集和分析各类警情信息,并根据警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同时,调度中心密切联系其他部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四、警衔、警服与武器装备的共性与个性
(一)警衔制度:联邦与州的分层体系
“警员→初级警官→中级警官→高级警官”四级架构是联邦与州的共同之处,但在名称、标志和职责上各有特点。联邦警察名称统一使用德语,如警员称“Polizist”、警司称“Kommissar”。各州随语言区调整,法语区(如日内瓦州)称警长为“Adjudant”、意大利语区(如提契诺州)称“Sergeant”。部分州增设基层细分岗位(如“巡逻警长”“交通警督”)。标志融入州徽或地方元素(如苏黎世州盾徽、日内瓦州钥匙纹章),并标注对应语言(法语“POLICE”、意大利语“POLIZIA”)。这种模式,既保障了跨区域执法的高效协同,又让每个地区的民众在警徽上看见自己的文化归属,最终实现“国家整体安全”与“地方治理精准”的双重目标。
(二)警服制度:统一基调与地域特色
联邦、州警察的制服整体上都倾向于简洁、实用的风格,以满足执法工作的实际需求。联邦警察制服的整体色调以深蓝色为主,部分州警察制服采用深蓝色系或其他深色系,便于识别,同时也体现了警察职业的严肃性,给人以沉稳、庄重的感觉。联邦警察的警徽主体中间有瑞士国徽图案,盾形外有放射状线条由中心向外延伸,底部平面有地球图案环绕,寓意着警察的影响力和执法行动从国家中心向周边乃至国际范围辐射,彰显其维护安全稳定的广泛职责与积极作为。各州则各自有独特的标识,在警徽和臂章等配饰上会突出本州的标志或名称等元素。
(三)武器装备制度:分级配置与严格规范
瑞士警察的武器装备制度以“必要性”“比例原则”为核心,既根据任务风险分级精准配置,又通过法律框架和操作规范确保装备使用的克制性与专业性,体现了安全保障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平衡。
一是精准配置。在常规装备方面,主要配有伸缩警棍(Asp)、胡椒喷雾(Pepper Spray)、泰瑟枪(Taser,需授权使用)以及执法记录仪、对讲机、手铐、急救包等;武器上配有手枪,主流配备为西格绍尔P220或P226手枪(9mm口径,联邦警察与多数州采用),部分州采用格洛克17。对应任务场景、威胁等级和警种职能的差异化特点,设计不同的装备体系:如联邦警察的TAK、各州的SEK会配有突击步枪、狙击步枪、无人机、防爆盾牌、夜视仪、战术通信设备等。边境警察则会配备望远镜、跨境追踪设备等,部分边境地区允许使用自动步枪(如SG550)。二是严格规范。对警察武器装备的规范管理,贯穿“采购—使用—监管”全流程,形成法律约束、专业培训、技术监控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瑞士联邦警察法》《武器弹药管制法》等法律对装备的配备范围、使用条件、审批流程作出细致规定。如泰瑟枪的授权使用需满足三个要件:目标存在直接暴力威胁、其他手段无法制止、使用强度不超过必要限度;自动步枪的配备仅限边境警察特定岗位,且需州警察局长签署书面许可。所有装备使用前,警员必须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以手枪为例,重点强化“武力使用阶梯”理念——从口头警告、非致命手段到致命武器的递进式决策训练,确保警员在压力场景下仍能遵循比例原则;引入区块链技术对武器弹药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每支枪支的编号、使用记录、维护保养数据上链存证,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五、瑞士警察制度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的成效
(一)犯罪率的有效控制
根据Numbeo网站2025年3月数据,瑞士以26.54的犯罪指数和73.46的安全指数,稳居全球安全国家前列。日内瓦、伯尔尼、苏黎世等主要城市长期位列“全球最安全城市”榜单,其中苏黎世在经济学人智库《2024全球城市安全指数》中排名第三,犯罪案件发生率仅为纽约的1/5、伦敦的1/3。州警察立足区域特性定制治安方案是有效控制犯罪率的重要手段,如经济重镇苏黎世州,警方针对中心城区商业密集区,部署“网格化巡逻 + 智能监控”系统,使2023年扒窃案件同比上年下降62%;在法语区沃州,州警察联合社区组织推出“多语言安全课堂”,将移民群体犯罪参与率降低了40%。而作为“最后一公里”守护者的市警察,以“社区警务室”为支点,与居民建立高频互动,日内瓦市警察每月举办“警民咖啡对话”,现场解决邻里纠纷与安全隐患,2024年该市基层犯罪预警率提升至 85%。
(二)公众对警察的满意度
根据瑞士社会科学研究中心(FORS)2023 年调查显示,86%的受访者认为警察“值得信任”。这得益于警察执法的专业表现以及注重与民众的沟通互动。瑞士90%以上的市镇设有“社区警察”岗位 ,警察与居民直接互动频率非常高。在警察深入社区了解居民需求、帮助解决社区内的安全问题、为民众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居民对警察的信任度不断提高,主动提供犯罪线索,形成了警民合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公共安全的维护,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国际合作影响力扩大
瑞士联邦司法办公室(FOJ)在推进国际警务合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办公室作为瑞士与国际刑警组织、欧洲警察署(Europol)对接的核心联络点,积极搭建国际警务沟通桥梁,促进各国间的信息交流与执法协作。在实际行动中,该办公室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将收集到的跨国犯罪线索及时分享给相关国家,助力精准打击各类跨境犯罪活动;负责协调跨国执法行动,消除各国在执法过程中的障碍,确保行动顺利开展。如在打击跨国毒品走私和人口贩卖等犯罪活动时,该办公室让瑞士警方与周边国家及国际组织紧密携手,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打击犯罪的效率。一系列跨国犯罪团伙被成功捣毁,众多犯罪分子落网,不仅有力地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而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提升了自身在国际警务领域的权威性,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对推动全球警务合作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简介】张承先,江西余干人,南昌铁路公安局教育训练中心副主任,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西警察学院公共安全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西省刑法学会理事,江西省证据法学会常务理事,2016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中央国家机关法治人物”,研究方向:刑事法律、行政法律、公安管理、公安教育。
徐广生,江西丰城人,南昌铁路公安局鹰潭公安处鹰潭车站派出所民警,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邓琦,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法、国际关系、区域治理。
(责任编辑:冯苗苗)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