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一盒印泥的生命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11/24 10:18:01
浏览次数:33  
文/邵玏儿
  
  在派出所里,最随处可见的便是这印泥。小盒装,朱砂材质,色泽纯正。看似平凡无奇,实则内有乾坤。
  印泥是基层一线民警的必备品。问话笔录需要捺印,法律文书需要捺印,调解协议需要捺印……那一枚枚鲜红的指印,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警告,是对纠纷当事人的劝诫,是求助群众的期盼与认可,更是警察对自己的一份约束与担当。印泥虽小,却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印泥的生命力在于对法律的敬畏。在执法办案中,印泥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法律威严的具象化载体。它通过规范的程序、严谨的技术要求和深刻的文化象征,将法律精神融入到每一个执法细节。还记得第一次做笔录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把笔录材料打印出来就让当事人签字捺印,一旁的老民警立即制止了我。他告诉我,只有经过当事人核对无误后才可以在笔录上逐页签名、捺印。“以上笔录我看过,和我说的相符。”这句话深刻地映射着印泥最根本的生命力——对法律的敬畏与对事实真相的守护。每一枚指印,都代表着当事人最真实的意思表示,都凝固着抽丝剥茧的事实与真相。印泥还是证据效力的保障。在讯问中,即使嫌疑人后期翻供,其原始捺印笔录仍可作为定案依据。小小一盒印泥,用鲜艳的油墨锚定法律事实,承载着的是对程序正义的坚守、对证据效力的捍卫以及对法律尊严的维护。
  印泥的生命力在于对公平正义的践行。每一个案件,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里的老民警经常这样说:“每次看到案卷上的红手印,就会想起这背后可能关系一个人的自由甚至是生命,不敢有丝毫懈怠。”执法文书上醒目的红色指印,既是对当事人的权利告知,也是对执法者的自我警示。不同于手铐这类警用器械的冷硬,印泥是湿软的,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我们执法的温度。刚参加工作时,每每出警我总是佩戴好单警装备、执法记录仪就准备轻装上阵,而经验丰富的前辈总是利索地把厚厚的反诈宣传单、调解协议书、印泥、笔等物件装进公文包里。后来我才明白,辖区纠纷多,随身带着这些物品,就能在现场快速调解、解决问题,减少群众来回奔波。这方寸之间的朱色,彰显着便民利民的初心,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以忠诚、公正的态度,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起警情、每一个案件。
  印泥的生命力在于对责任担当的诠释。盖章捺印并非小事,不可潦草对付。户籍民警泛黄的档案袋里夹着半盒印泥,眉眼间流转着温暖又亲切的笑意,热情地为前来办事的群众在证明上敲下印章;案件民警厚重的卷宗材料里夹着半盒印泥,不分昼夜地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最终攻破了他们的心理防线,促使其主动承认了罪行,将鲜红的指印按在笔录上;社区民警磨边的便民手册里夹着半盒印泥,穿梭大街小巷为被困工地的农民工逐份加盖临时居住证明,指节上的老茧已经与印泥融成暗红……印泥见证了犯罪分子的狡诈与凶残,也见证了人民警察的睿智与勇敢;见证了当事人郑重的承诺,也见证了纠纷双方握手言和的欣喜。朱红的印泥迹,在警察的峥嵘岁月里见证了生命的一程又一程,于无声处默默绽放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朱砂未冷处,方寸有乾坤。警察有的时候就像是印泥,外表朴实无华,内有一腔热血;构造小巧简单,却内有赤胆忠心。夜色笼罩着派出所接处警大厅,值班民警在最后一份笔录上落印,一枚鲜活的朱砂印记在灯光下投射成剪影。那抹鲜艳的红色,是用忠诚浇筑的铁血丹心,是融入血脉的使命图腾,更是警徽下永不褪色的责任担当!
  
  (作者系江苏省仪征市公安局白沙派出所民警)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