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超 周苗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饲养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印度这一趋势尤为显著,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的宠物市场规模在过去10年中迅速扩大。根据印度宠物食品制造商协会(PFMAI)的数据,2022年印度宠物市场规模已达到1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3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2%以上。这一增长不仅体现在传统的犬猫饲养上,还包括异宠(如爬行动物、鸟类和外来哺乳动物)的兴起。印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PSI)统计显示,印度异宠市场的年交易额已超过5亿美元,涉及物种超过500种。
然而,宠物数量的激增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涉及公共卫生,还包括社会安全和邻里冲突等多个方面。因此,印度高度重视涉宠安全风险管理,从多个维度采取了综合性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印度涉宠安全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公共卫生风险
1.宠物用品与食品风险。印度宠物用品和食品市场监管体系存在诸多漏洞,这使得大量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在宠物用品方面,古吉拉特邦市场监管部门检查 300 家小型生产作坊时发现, 45% 的廉价宠物玩具和窝垫含有害化学物质。印度消费者事务部调查显示,约 15% 的宠物玩具、牵引绳等用品存在安全隐患,对使用者安全构成威胁。宠物食品方面同样不容乐观,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管理局(FSSAI)2023 年在 20 个主要城市抽检 800 多个品牌的 1500 余种宠物食品,32% 不符合安全标准,其中一款畅销幼犬粮铅含量超标 5 倍,长期食用易导致宠物患肝脏疾病、肾衰竭等,进而通过亲密接触威胁宠物主人健康。
2.环境污染风险。宠物排泄物处理不当是印度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印度环境部的数据,德里、孟买等大城市的宠物排泄物处理率不足50%,它们又会通过雨水系统进入恒河等水体,造成大肠杆菌超标。2023年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报道称,瓦拉纳西河段的检测数据显示,动物源性污染占水体总污染的18%。此外,宠物尸体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2020年班加罗尔市因宠物尸体处理不当导致地下水污染,引发了超过5000名居民的大规模腹泻疫情。
3.疾病传播风险。2022 年 7 月《印度时报》称闷热天气会提升宠物狗和猫感染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而印度气候多样,是全球人畜共患病高发地区之一,常见疾病包括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猫抓病等。2022 年,马哈拉施特拉邦报告了多例接触受感染的宠物尿液导致的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对印度也威胁重大,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印度每年因狂犬病死亡人数约 2 万人,占全球总数的 36%。而且印度流浪宠物数量庞大且缺乏有效管控,容易导致宠物伤人事件,2024年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数据显示印度约有6200万只流浪狗,而且全国范围内因宠物伤人事件报警案例超 10 万起,较 2023 年增长 15% 。同时,宠物传播狂犬病的方式多样,2012 年 5 月和2024年9月《印度时报》分别强调与动物共眠以及宠物唾液都存在着健康隐患。猫抓病在印度也不容忽视,2019年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ICMR)报道加尔各答因流浪猫携带钩端螺旋体引发社区127人感染。2025年2月《印度时报》强调了禽流感在人与猫之间传播潜力惊人,引发了人们对病毒日益复杂和传播风险的担忧。
此外,异宠携带未知病原体的风险极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加尔各答市政公司 2024 年健康检查报告表明,当地宠物市场约 18% 的异宠携带潜在致病微生物。印度卫生部数据也显示2022年因异宠引发的人畜共患病病例超过5000例。外来鸟类是病菌的重要携带者,像非洲灰鹦鹉可能携带鹦鹉热衣原体,易引发人类呼吸道疾病。豚鼠、仓鼠等啮齿类异宠可能携带汉坦病毒,人类接触其排泄物后易感染,进而引发严重肺部疾病,给公共健康带来重大隐患。
(二)社会安全风险
1.交通事故风险。宠物在道路上乱跑引发大量交通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印度交通部门分析 2022-2024 年数据,因宠物闯入道路导致交通事故年均达 6000 起,死亡人数年均 250 人,受伤人数年均 1200 人。
2.宠物技术安全风险。随着智能宠物设备的普及,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印度网络安全机构在 2023 年的专项调查中发现,部分智能宠物设备存在严重的隐私漏洞。2022年班加罗尔一名宠物主人的智能项圈数据被黑客窃取,导致其家庭住址和日常行程被公开。还有在德里,一用户家中安装宠物摄像头,信息泄露后,盗贼趁其外出时入室盗窃,损失财物价值超 50 万卢比。
3.生物安全风险。2016 年 7 月《印度时报》称印度奥里萨邦布巴内斯瓦尔掀起饲养外来爬行动物热潮,球蟒、绿鬣蜥、苏卡达陆龟等异宠取代传统猫狗成为新潮流。每年都有大量异宠非法或合法进入印度,而且根据印度环境部的数据,过去十年中,印度已确认有15种外来物种因异宠逃逸或遗弃而在本地建立种群,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巴西龟与本土龟竞争食物和栖息地,使本土龟种群数量下降 25%。2020 年喀拉拉邦引入美国红耳龟,导致本地鱼类种群锐减,濒危龟孵化率从 60% 降至不足 25%。
(三)扰民与邻里冲突风险
宠物的噪声和排泄物问题常常引发邻里冲突。根据印度社区治理研究中心的调查,2022年约有40%的社区纠纷与宠物相关。2024年德里社区福利协会统计,因宠物夜间吠叫引发的邻里纠纷投诉,每个月平均可达 20 起。此外,宠物在公共场所的无序活动还可能导致行人摔倒受伤等意外事件。仅在 2024 年上半年,孟买一些拥挤街道就有超过 100 起宠物突然窜出导致行人摔倒事件的相关报告。而且宠物在公共区域随意大小便也易引发邻里矛盾,德里某小区因宠物粪便清理问题,两户邻居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引发肢体冲突,相关部门为此调解次数较去年同期增加 40%。
二、印度涉宠安全风险的治理措施
随着印度宠物市场的迅速扩展,宠物数量的激增带来了诸多安全风险。为了系统性应对这些挑战,印度政府携手社会各界,从立法、监管、宣传教育、疾病防控等多个维度发力,致力于构建和谐的人宠共生环境。
(一)加强养宠立法管控
印度政府积极构建涉宠法律法规体系,多维度强化涉宠管理。 2024年《宠物饲养与交易规范法》明确规定了宠物食品、用品生产标准及异宠引进审批流程等,保障宠物行业安全健康发展。在宠物登记上,《印度宠物饲养管理条例》规定宠物出生3个月内需完成登记,且每年按时为宠物接种疫苗,违者最高罚款5000卢比,从而有效预防各类疫病传播。流浪宠物管理标准延续1960年《防止虐待动物法》和2001年《动物生育控制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加强对遗弃宠物行为的监管,推行捕捉、绝育、放归(TNR)政策,旨在从源头上控制流浪狗数量的增长。新德里2022 - 2023年开展大规模流浪狗绝育计划,降低了繁殖率与狂犬病传播风险,2023年流浪狗伤人事件较2021年减少20%。在异宠管理方面,印度环境部发布《外来物种管理法》,禁止高风险物种进口和饲养,从源头上防范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环境和公共健康造成威胁,并实施“异宠登记制度”,要求异宠登记并植入微芯片,异宠逃逸事件减少40% ,有力地维护了生态安全和公共秩序。在道路安全管理方面,印度多个城市推行宠物道路安全法规,2024年上半年因宠物引发的交通事故较2023年同期减少15%。总而言之, 截至2024年,印度已有超过70%的邦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宠物饲养管理法规,覆盖8亿多人口,这些法律都有力推动了印度涉宠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二)健全养宠监管体系
印度构建多部门协同的宠物行业监管体系,宠物店经营需获得当地市政公司颁发的宠物商店许可证和贸易许可证,缺一不可。繁殖场等特殊场所监管更严,还需印度动物福利委员会的无异议证书。在宠物食品和用品监管方面,建立宠物食品追溯体系,方便消费者通过二维码查询信息,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管理局(FSSAI)也加大对宠物食品的抽检力度,2023年在20个主要城市抽检800多个品牌的1500余种食品,并严肃处理不合格食品。印度消费者事务部加强宠物用品监管,2024 年检查孟买、德里等地 800 多家企业,责令 150 家整改,同时政府要求所有智能宠物设备生产商必须通过网络安全认证,并定期进行检测。印度环境部也建立严格的异宠引进审批制度,2024 年 500 份异宠引进申请仅批准 200 份,此外还建立了异宠信息数据库进行跟踪和管理,通过数据库及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在市场秩序规范方面,印度消费者保护协会设立了专门的投诉举报热线和在线平台;切实加强对该平台的管理,严格审核卖家资质,确保交易信息真实可靠;建立了异宠价格监测机制,对市场上常见异宠的价格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三)深化养宠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在提升印度公众安全养宠意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印度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传播优势, 《印度时报》《今日印度》等开设专栏,定期发布宠物饲养、疾病预防等科普文章,凭借广泛的传播力,月均阅读量达 50 万人次以上,持续向大众传递安全养宠知识,有效提升了人们的安全养宠意识。2024 年,印度各地共举办了 1 万多场涉宠安全知识讲座与培训活动,覆盖人群达 500 万人次,切实提高了宠物主人的责任意识,加深了公众对流浪宠物危害的认知。社区层面也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孟买的部分社区通过举办宠物饲养知识讲座、亲子宠物安全教育活动等,覆盖居民超 10 万人次 。政府还十分重视宣传非法异宠贸易的危害,积极引导民众参与监督,鼓励举报非法交易行为。2024年,通过民众举报线索,成功破获了多起非法异宠贸易案件,进一步维护了生态安全与宠物行业秩序。
(四)强化养宠疾病防控举措
狂犬病是印度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柳叶刀(The Lancet)》2024年9月指出印度每年因狂犬病死亡人数最新估值为5726人,为防控狂犬病等疾病传播,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疫苗接种与动物管理方面,印度政府推出了动物出生控制计划(ABC计划),通过绝育手术和疫苗接种减少流浪狗的数量。各邦也设立了动物控制中心负责流浪动物管理与疫苗接种工作,据印度农业部数据,截至2021年,主要城市已建立了超200个动物控制中心,每年为约100万只流浪动物提供相关服务。印度还建立国家动物疾病监测系统(NADMS),实时收集、分析宠物疾病数据并及时发布疫情预警。针对宠物排泄物与尸体引发的疾病传播风险,印度环境部在德里、孟买等大城市推行“宠物排泄物清理奖励计划”,2024年上半年部分社区宠物排泄物处理率提升至60%左右。同时,加大城市宠物排泄物处理设施投入,新建多个大型处理中心,采用先进生物处理技术将宠物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在宠物尸体处理方面,德里、加尔各答等城市继班加罗尔之后建立了处理中心,德里的处理中心采用先进火化技术,日处理能力为50~100具宠物尸体,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五)规范养宠行为准则
为有效解决宠物扰民和邻里冲突问题,印度社区治理研究中心与德里社区福利协会合作,在德里100多个公寓小区推行“宠物友好社区”计划。而且针对宠物噪声引发的邻里冲突,印度社区治理研究中心推出了宠物噪声管理计划,要求宠物主人在夜间必须采取降噪措施。2024年,德里社区福利协会联合多家宠物训练机构,为宠物主人提供免费的噪声管理课程。根据德里社区福利协会的数据,当年德里因宠物夜间吠叫引发的纠纷投诉下降50%,成功调解200多起邻里纠纷。在宠物排泄物管理方面,印度政府多地都推出了相关计划,要求宠物主人在公共场所及时清理宠物排泄物,并在指定地点妥善处理。2024年,孟买市政府通过了一项法规,规定公共场所必须使用宠物粪便袋,违者将面临500卢比的罚款。同时,孟买市为 100 个社区配备了宠物管理员,这些管理员在 2024 年处理宠物相关纠纷达 2000 起,使得邻里纠纷减少 60%。这一系列举措切实有效地化解了邻里间因宠物产生的矛盾,为居民打造了更为和谐的社区环境。
(六)构建养宠共治格局
印度建立了多部门协同的涉宠安全管理机制。在北方邦,动物卫生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联合成立涉宠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动物卫生部门负责监管宠物疾病防控及宠物食品用品质量,2024年共检查宠物食品生产企业 200 余家,查处违规企业15 家。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流浪宠物捕捉、安置及城市环境卫生维护,全年处理流浪宠物投诉案件3000余起。公安部门处理宠物伤人等治安事件,2024年立案处理宠物伤人案件 500 余起。各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交流数据,协同开展工作,形成管理合力,共同筑牢宠物风险防线。
三、印度涉宠安全风险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涉宠安全法律的执行力度不足
尽管印度已出台《宠物饲养与交易规范法》和《外来物种管理法》,但在实际执行中执法存在缺陷。众多地方政府,尤其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资源与人力匮乏,致使法律执行大打折扣,宠物登记率和疫苗接种率处于较低水平,北方邦部分农村地区在 2024年宠物登记率不足30%,疫苗接种率仅约2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违规宠物主人的处罚力度也不够,仅有30%被实际处罚,且多数处罚金额远低于法定标准,无法形成有效威慑,大量未登记、未免疫宠物在社区活动,疫病传播和公共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在流浪狗问题上,政府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受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受相关法律限制,捕杀行动难以实施,流浪狗数量持续攀升,伤人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公共安全。
(二)宠物规模日趋扩大,涉宠安全的治理资源有限
随着印度宠物数量不断激增,涉宠安全的资源日趋不足,严重影响宠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首先,在总体投入与资源配置上,印度宠物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占卫生总投入不到3% ,资源与资金投入短缺,极大地阻碍了宠物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其次,在疫苗接种环节困难重重。印度流浪动物多,抓捕的工作难度极大,此外,疫苗供应缺乏稳定性,冷链运输体系存在缺陷,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狂犬病等疾病的防控进程。再次,在检测与预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国家动物疾病监测系统(NADMS)数据收集有缺陷。小型宠物诊所和偏远地区兽医机构因技术和人员问题,无法及时准确上报疾病数据,影响了疫情预警和防控。最后,资源分配不均现象明显。城乡宠物管理资源差异大,2024年主要城市有超200个动物控制中心,农村不足50个,农村宠物疾病传播风险较高,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风险也较大,据统计,2023 年农村狂犬病发病率是城市的2倍。
(三)公众涉宠安全意识仍薄弱
尽管印度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宠物安全宣传教育方面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印度公众宠物安全意识仍然较为薄弱。首先公众维权意识薄弱。2022年,印度消费者协会显示宠物食品欺诈案超500起,涉案金额1000万美元,但消费者投诉率不足5%。其次,公民安全养宠意识薄弱。2024年,印度社区治理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仅有40%的宠物主人了解宠物的疫苗接种要求。同时,许多宠物主人未遵守宠物排泄物处理计划和宠物训练计划,2023 年德里宠物排泄物处理率仅 65%,大量排泄物未妥善处理,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风险。最后,公众异宠认知不足。众多异宠主人对异宠饲养风险和潜在危害缺乏足够认知,不了解异宠可能携带病原体及生态风险,增加人畜共患病和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四)涉宠安全的多部门协调仍存在困难
印度宠物行业监管涵盖多个部门,如食品安全与标准管理局(FSSAI)、环境部、消费者事务部等,但各部门间的协调存在显著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监管成效。首先,从监管执行层面来看,食品和用品监管漏洞明显。2023年,由于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部分不合格产品仍流入市场。其次,宠物诊疗和异宠贸易领域问题突出。76%的诊疗机构无《动物诊疗许可证》,古吉拉特邦部分作坊使用禁用塑化剂,农业与市场监管部门权责重叠导致监管真空。最后,宠物引发的社会问题凸显协调短板,社区调解机制效率较低,缺乏有效处罚措施,导致社区因宠物而引发纠纷。
四、结语
印度宠物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诸多涉宠安全风险,涵盖公共卫生、社会安全、扰民及邻里冲突等多个方面。为应对这些挑战,印度政府从立法、监管、宣传教育、疾病防控等多个维度采取了综合性治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印度涉宠安全风险治理仍面临法律执行力度不足、治理资源有限、公众安全意识薄弱及多部门协调困难等挑战。未来,印度需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公众宣传教育并优化部门间协调机制,以构建更加和谐的人宠共生环境。■
【作者简介】刘超,男,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单位“湘潭大学 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苗,女,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古静)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