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南昌:守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烟火气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11/27 10:06:40
浏览次数:31  

  文/曾芳洲 李沁 刘有煊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当晨雾轻抚赣江,江西南昌这座被王勃盛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城,在升腾的烟火气中苏醒。
  大士院老街区,这座城市的“翻红”心脏,早已热气蒸腾。瓦罐汤的醇香与拌粉的酱香交织,弥漫在青石板铺就的窄巷里弄。一盅滚烫的瓦罐汤,一碗油润鲜香的拌粉——这不仅是老南昌人开启新一天的朴素仪式,亦是无数游客舌尖初识英雄城的温暖起点。而融入这鲜活市井画卷的,是南昌公安无处不在的身影。他们以专业、智慧和温度,守护着这座历史名城的安宁与脉动。

  老城脉搏:秩序井然的守护者

  在大士院老街区,鳞次栉比的特色小店前,人潮如细流般渐次汇聚。每逢节假日,三四万游客潮水般涌向这片古老街巷,探寻地道风物,触摸岁月痕迹。面对如织人流,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滕王阁派出所民警如磐石般坚守,成为秩序与安全的坚实保障。
  随着老旧的南昌大士院住宅区成功转型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打卡地”,骤然激增的游客流量也给原住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新挑战。为及时响应居民在适应期内的关切,滕王阁派出所创新推出了“移动会客厅”机制。将警务咨询与便民服务前置到游客与居民活动核心区域,执勤民警穿梭在街头巷尾,化身“流动岗亭”,巧妙利用空间设立临时服务点,并悬挂“美好社区携手见 纾解难题大家谈”的宣传横幅;社区民警随身携带便携式板凳,确保随时可“就地落座”提供便民服务。
  “居民路过时,可以像日常聊天一样轻松地向我们反映问题。”社区民警刘伟介绍道,“这有效解决了部分居民因不习惯街区变化而产生的困扰,为他们提供了就在家门口的便捷、低门槛反馈渠道。”
  同时,为应对高峰时段密集人流带来的安全隐患,派出所在老街牌坊入口处部署了4座智能升降桩。这些设施可根据需要迅速启用,进行物理分隔,科学疏导人流,确保公共区域通行安全顺畅。执勤警力依托实时视频监控和人流热力图分析系统,动态研判现场态势,精准调整部署,有效预防了拥挤踩踏等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显著提升了我们的管理效能与应急响应能力。”滕王阁派出所所长曹昇华介绍道,“这不仅强化了治安管控的力度,更体现了我们在守护社区安全时的人文关怀与服务温度。”
  在南昌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青石板路上,一句带着浓郁乡音的问候——“老刘来了!喝碗茶不?”是当地居民对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广润门派出所社区民警刘晨昱最熟悉的欢迎。扎根于此20余年,刘晨昱已不仅是社区安全的守护者,更成为一部鲜活的“城市记忆”。当他在热闹的珠宝街停下脚步,对着卖南昌特色小吃的徐氏姐妹笑道:“老姐,我记得咯(这)里原先是配锁的撒?”瞬间点燃了商户们的集体回忆。卖特产的龚阿姨感慨:“他脑子里装着整本地方志,哪家店换过几任老板都记得清清楚楚。”
  泛黄的社区台账是刘晨昱用脚步丈量出的平安档案:从20世纪90年代国营百货改制到2015年旧城搬迁,378家商铺沿革、192个监控点位、11条背街小巷的消防隐患,都被他编成朗朗上口的南昌话顺口溜。这份厚重积累在纠纷调解中绽放异彩——当游客因排队买绿豆饼争执,他用地道方言轻松化解:“南昌火炉天热得鬼样,火气大不如恰(吃)碗凉粉?”随即切换普通话促成双方和解。自创的“洪城调解法”十二字诀(方言破冰、共情降温、民俗搭桥),让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刘晨昱深受抗战老兵父亲的熏陶,致力将地方革命历史与公安忠诚教育相结合。“八一大天亮,老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前,他用方言为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研学团队唱《八一起义歌》,洪亮而略带沧桑的歌声在青砖黛瓦、雕梁画栋间回荡盘旋,让年轻学子深切感受到“方言让革命历史活起来了”的力量。每年,他坚持带领新入职警员重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等红色地标,在斑驳的砖墙前讲述革命故事,将忠诚信仰的种子深植于新一代民警心中。
  刘晨昱的实践是广润门派出所深耕“旅游警务”、学习深化“邱娥国工作法”的生动体现。为有效应对万寿宫、珠宝街等热门文旅地标庞大的客流量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治理挑战,派出所在核心区及人流密集场所创新设立了功能集成的“护游驿站”。这些驿站整合了报警求助、纠纷调解、失物招领、旅游咨询等多项服务功能,成为公安机关服务游客“零距离”、保障安全、维护秩序的前沿阵地,有力支撑了辖区旅游环境的平安与有序。

  青春江岸:警民联防的共治者

  晨光熹微,2025年7月1日的八一广场肃穆庄严。当国旗护卫队踏着铿锵正步走向旗杆,广场上早已汇聚了翘首以盼的市民与游客。在这庄严时刻的背后,南昌市公安局特警(防爆)支队女警巡逻队的队员们已星夜集结,严阵以待。她们的身影在黎明前的微光中格外醒目,队员们围绕核心区域展开高密度徒步巡逻,精准疏导着如潮人流,以专业的姿态和警惕的目光,全力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每一次神圣的升旗仪式绝对安全。这抹坚毅的“警”色,已成为守护英雄城地标的亮丽风“警”线。
  延续着这样的守护传统,这支成立于2023年5月的专业队伍,其成员日常分散在支队内勤、突击、财务等多个关键岗位。每逢节假日与周末,她们便主动集结,担负起重点部位的巡逻重任。 面对秋水广场、八一广场、万象城等核心商圈常态化的人流高峰,她们科学实施“潮汐式布警、阵地式防控”策略,与邻近警务站无缝衔接,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处置机制,确保突发案事件第一时间高效处置于街面。这背后是她们“勤练、严考、实战”闭环训练锻造的过硬本领——从徒手控制、警械运用到实弹射击,精湛的专业素养支撑着她们在巡逻中化身城市名片,将柔性执法与刚性守护完美融入街头巷尾。成立以来,这支队伍徒步巡逻里程已累计超3600公里,服务群众近万人次,织密了“巡防压发案、处突于街面、服务在身边”的全域巡防网络,是护航“长红南昌”的坚实力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赣江东岸的“南昌之星”摩天轮点亮夜空,秋水广场的音乐喷泉随乐起舞,一抹抹跃动的“蓝马甲”(红谷义警队标识服)始终在人群中穿梭——他们是红谷滩分局的红谷义警队,也是南昌市公安局“洪城义警”体系在城市新地标的生动实践。
  5月2日晚,一名外地幼童在秋水广场喷泉区嬉戏时不慎与家人失散,焦急的哭喊瞬间被鼎沸人声淹没。正在附近巡逻的红谷义警队员李大姐敏锐察觉,迅速上前安抚,同时联动驻点民警启动广播寻人机制。不到10分钟,孩子便安全回到了母亲怀抱。孩子的母亲含泪紧握李大姐的手说道:“你们就是这陌生城市里最暖的依靠。”
  在红谷滩分局的统筹组织下,这支由社区工作者、大学生、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组成的14000余人的队伍已成为城市平安拼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在繁华商圈与热门景点,与专业警力形成“联勤、联防、联动”高效防护网。
  “义警是我们延伸平安触角的‘神经末梢’。”红谷滩分局治安大队民警邹元晟点开手机端“洪城义警”App,可实时调度分布在摩天轮、双子塔、万达广场等重点区域的义警岗哨,依托警情热力图和位置共享,指令直抵就近义警,实现群众求助秒级响应。据统计,仅今年“五一”期间,红谷义警队就联动处理儿童走失12起,找回手机、钱包等遗失物品56件,调解纠纷83起。

  时空对话:文明守护的传承者

  距城区40公里的紫金山上,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分局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派出所60岁的民警胡美发耐心地为迷路的游客手绘着参观路线图。这位主动请缨驻守遗址的老民警深知:“守护活态遗产,既要护文物安全,更要让游客暖心。”
  在他身后,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派出所智慧旅游警务平台正扫描着11.63平方公里的遗址区。屏幕闪烁间,派出所民警李豪已锁定胡女士遗失相机的位置。“巡逻三组,立即前往编钟展厅东侧休息区,第三张长椅下方!目标为黑色相机,配有红色腕带,请优先处置!”随着指令精准迅速下达,10分钟后,巡逻民警将相机交还到胡女士手中。“天啊!这就找到了!”胡女士捧着失而复得的相机,简直难以置信,“我都没看清你们怎么操作的,只看到屏幕上路线刷刷地闪,然后对讲机一喊,东西就回来了。这平台简直是‘神器’啊!太厉害了!”
  面对庞大的客流,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派出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牵引,依托智能化系统,138名义警组成地面巡逻队,空中无人机常态化巡航,构筑起“空中警哨+地面铁骑+义警步巡”的立体防护网,全力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预约引导、客流热力图预警、多语种服务点、急救绿色通道……每一项精细化举措,都力求让跨越时空而来的访客感受到便捷与尊重。
  遗址保护牵动人心,周边村民的理解支持至关重要。初期,部分村民对严格的文保要求曾有不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派出所民警创新群众工作法,变“法言法语”为“乡音乡情”。他们带着印有“海昏”字样的书签、“当卢”马饰钥匙扣等海昏侯文创小礼品深入田间地头,在茶香中拉家常、讲历史、普法规。一次不成,便两次、三次。民警李豪回忆,一位起初抵触的村民在收到一枚马蹄金造型冰箱贴后,态度转变:“你们这么用心,这些老物件,是该留给子孙后代好好看。”日积月累的真心走访,春风化雨,村民逐渐从“被管理者”转变为文保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信息员。历史遗迹的尊严,在警民同心筑就的守护之墙中得以恒久传承。从海昏侯遗址的苍茫厚土,到滕王阁畔的鼎沸人声;从老街巷陌的方言调解,到都市霓虹下的荧光值守——南昌这座千年古城的平安底色,由万千公安民警与洪城义警在晨昏交替间精心描绘。当厚重的历史与鲜活的烟火在此交融,专业高效的公安守护便成为这座城市最绵长、最动人的“南昌味道”。
  守护南昌的历史文脉与城市烟火,保障人民群众和八方游客的安全,是南昌公安机关的重要使命与责任担当。面向未来,南昌公安将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优化群防群治机制、提升为民服务品质,不断夯实城市平安根基,让安全、有序、温暖的“平安底色”成为英雄城最鲜明的特质。■
  
  (责任编辑:张敏娇)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