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打造升级版平安辽源 ——本刊专访吉林省辽源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吴跃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6/1/13 10:29:44
浏览次数:41537  

  文/本刊记者  毕玉婵  通讯员  姜国东 
  
  编者按:
  近年来,按照吉林省公安厅关于警务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辽源市公安机关结合本地治安状况,在公安部“四项”建设基础上,着力升级以立体化防控、精确化打击、精细化管理、效能化服务、信息化强基、规范化执法、正规化建警为目标的“七化”建设,在强化风险精准治理的同时,推进了辽源公安各项工作的提质增效,多项创新警务更是创省内公安工作之先。2014年,辽源市公安局在吉林省公安厅组织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中排名全省第一,被评为一类公安局。为此,我们专访了辽源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吴跃岩,请他为我们深入解读“七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并就如何打造升级版平安辽源作重点说明。
  
  
  


  

  

  警情民意调查

  

  警务进校园

  

  民警窗口服务

  

  民警进村

  
  地域特点:
  吉林省辽源市地处长白山与松辽平原过渡带,辖区面积5140平方公里,辖东丰、东辽两县,龙山、西安两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享有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二人转艺术之乡等美誉。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之一。近年来,辽源市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1月至10月,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速位于全省第二位。
  警队概况:
  辽源市公安机关共有编制1700余人,实有民警1600余人。市局内设15个部门、14个直属队,下辖七个实战化分局,东丰、东辽两个县公安局。
  
  
  记者:吴市长,感谢您接受本刊专访。您常说公安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辽源公安现在实施的“七化”建设是怎样的一个工程,它的由来和思路是什么?
  吴跃岩:感谢《现代世界警察》杂志对辽源公安工作的关注。谈到“七化”建设,源于我2014年到辽源履职。上任伊始,如何做好2015年的全市公安工作,是摆在我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为辽源平安尽职、为辽源发展助力、为辽源公安添彩”大讨论活动,目的在于集全警智慧和力量谋划未来工作。经过反复调研,我们得出了结论,就是要依托落实公安部党委“四项建设”的重大部署和省厅党委关于警务转型升级的要求,紧紧围绕维护政治稳定、治安稳定、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公安重点基础工作实施“七化”建设。说到底,就是打造“职责明晰、警力优化、运转高效、机制完善、效能显著”的系统警务工程。

  实施立体化防控,突出前端治理

  记者:谈到“七化”建设之首的立体化防控,我们知道,辽源在防控体系建设上起步早、效果好,曾多次在全省介绍经验。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吴跃岩:谈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其目的在于保安全、防案件和人民满意。我们在传统防范模式上主要是实现三个转变,即“以案件事故为中心的防范向以人为中心的防范的转变,以公安主导防范向群众自主防范的转变,以事后反应处置向事前巡控化解的转变”,其重点就是完善四个机制。
  一是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妥善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适应新常态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着力构建了公安“大调解”工作体系,即在一般社会矛盾纠纷、治安行政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中实行“调解优先”的原则,整合调解资源、做大调解力量、延伸调解触角、完善调解机制。例如在市区建立以“民警为主体+退休民警、退休法官”的调解模式。聘请具有丰富司法工作和群众工作经验的退休老民警、老法官担任调解员,在公安分局、交巡警、刑警、治安等部门及监管场所和车站、学校、批发市场、大型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复杂区域场所内部建立调解室,根据受理案件和在押人员涉案矛盾,以民警为主体开展调解工作。在农村建立“以民警为主体+综治协管员”的调解模式。聘请有威望的退休政法老干部和老党员、老支书、老村长、治保主任和民兵连长等综治协管员做调解员,将调解的关口前移到村民小组。在协管员家中,普遍建立综治维稳工作联系点,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炕头上”的调解室。农村的调解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群众基础好的优势,不仅积极做好调解工作,还承担起排查员、治安员、信息员、宣传员、看护员、帮教员、服务员、消防员等“九大员”的角色。目前,全市组成了5000余人的专兼职调解队伍,建立各类调解室656个,形成了全方位贴近群众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市公安机关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和案件10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4.2%。
  二是建立风险排查机制。当前,新业态快速发展,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成为公共安全新的风险点,治安防控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为此,我们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全面排查各领域特别是新业态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对排查出来的风险隐患,建立台账,落实管理部门和责任主体单位的整改责任,建号管控,整改销号,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近几年来,辽源市未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治安群体性事件,未发生有影响的交通、火灾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是吉林省最稳定的地区之一。
  三是建立预警研判机制。深化“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围绕“早”字下功夫,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信息主导警务的效能。在市局、县局,实战业务警种,市区分局、派出所全部建成综合研判室,形成分局、派出所抓基础研判,实战业务警种抓专业研判,市、县局抓综合深度研判的三级研判预警体系。目前,全市已建立研判室36个,专(兼)职信息研判民警148人。2015年以来,通过信息预警,抓获网上在逃人员63名,抓逃率达到100%。
  四是建立重点管控机制。全面加强对影响安全稳定各类要素的常态管控,突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常态管控机制。如实施了街面防控工程,建立起由特警、武警、机关民警、分局民警联勤联动,机动车巡、自行车巡和步巡相结合的24小时武装巡逻体系,配齐配强专业化巡逻力量,并根据季节特点适时调整巡逻路线和区域,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和出警速度,提升了街面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案件发生。街面防控效果明显,街面“两抢”、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了7.3%、6%。反恐处突效果明显,在一起闹市区暴力伤人事件中,两名巡逻特警果断合理使用武器,成功制伏行凶歹徒,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一等功。省公安厅在我市召开武警特警联勤现场会,推广了我局的做法。我们是吉林省内率先实行校警制的。在实施了校园防控工程后,我们在校园里设立警务室,组建了护校队,并落实了专项经费,配齐了警务装备,安装了视频监控和一键式报警系统,建立了宣传画廊,严格了门卫出入登记制度等“八个一”的校园安全防控措施,与此同时,开展了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现在,全市建立校园警务室142个、护校队356支,配备防护装备356套。2014年以来,在全市各大中小学校组织160场、2.8万人参加的消防演练,上法制课284场,三万余名师生参加,确保了校园安全。近年来,没有发生涉及校园安全的案事件。这样的防控工程也在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实施。
  记者:2015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孟建柱书记提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总体要求。辽源公安机关在治安防控工作中有哪些思路的转变?
  吴跃岩:“大连会议”后,我们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创新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之中。我们提出了“科技创安、协同创安、全民创安”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认可。目前,我们正在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后,辽源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必将大大提升。

  实施精确化打击,突出公安主业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在确保百姓平安、精确打击犯罪方面,辽源市公安机关是如何做的?
  吴跃岩:群众看公安,首先看治安。精确化打击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提高打击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以信息为主导、以高效为目标、以专业为前提、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推进实施精确化打击,提升打击效能。
  一是强化合成作战,构建打击犯罪新机制。我们积极构建“科学指挥、合成作战、现场必勘、专业研判、分类侦查、准确办案”的打击犯罪新机制,全面建成多警种合成作战体系,并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大要案件实行刑侦、刑事技术、技侦、网侦、视侦、宣传和管辖单位多警种同步上案机制,按规范、流程进行处置,突出打击主业、以打开路,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合成作战,我们实现了信息预警、专业手段、警力资源、运行机制、警务装备五个方面的合成,80%的刑事案件是依托合成作战机制破获的。
  二是突出打击重点,紧盯大要案件攻坚。我们坚持“命案”“两抢”案件必破快破,坚持严厉打击颠覆渗透破坏、暴力恐怖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坚持严厉打击黑恶、严暴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坚持严厉打击食品药品、毒品、非法集资、城郊农村赌博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锋芒性犯罪。2015年,先后破获了我局建局以来单案缴获毒品数量最多的公安部督办“8·07”毒品目标案件、建局以来涉诈骗案金额最高的公安部督办东丰“5·27”部督通讯(网络)诈骗案、吉林省首例利用预授权pos机刷卡套取金融机构资金的银行卡诈骗案件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2015年以来,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27起。15起命案全部在较短时间内告破,破获命案积案两起。我们把“两抢”案件摆到与命案同等地位来侦办,全市共立“两抢”案件38起,破获32起,破案率为84.2%。
  三是突出破案数量和质量并重。“大案”不破,社会不会安宁;“小案”频发,社会也不会和谐。在大案攻坚的同时,我们也不放松小案,强化追赃返赃,将追赃返赃作为破获刑事案件的重要标准,并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之中。先后侦破系列盗窃摩托车、盗窃门市房、盗窃机动车柴油、盗窃家禽案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全感的刑事案件,最大限度为群众挽回损失。2015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返赃155次,累计返还赃款840余万元。

  实施效能化服务,突出保障民生

  记者:我们知道,辽源市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全国经济转型首批试点市。那么在服务经济转型发展、服务民生方面,辽源市公安局有哪些举措呢?
  吴跃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坚持把公安工作置于辽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职能作用。我们以建设“审批时限最短、审批流程最简、投诉案件最少、服务质量最优、群众最满意”的服务型公安机关为目标,重点强化了三个方面的服务。
  一是优化窗口服务。在行政审批的框架范围内,我们下大力度精简行政审批项目25项,并在全省率先将消防行政审批工作纳入市政务大厅办理,实行“一窗式”服务,省厅、市委专门编发简报予以推广。在车管所、出入境、户籍等窗口单位坚持推行工作日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服务、特殊群体上门服务。我们公开承诺,群众事情没办完,窗口民警不下班。我们率先把窗口单位纳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管理。2015年,我们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把市区30个社区警务室建设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全部具有办理户籍、交管、出入境和消防等业务功能,让群众能够就近办理,实现“零距离”贴心服务。
  二是优化服务企业。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主动跟进,更直接提供服务。全市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和民警与642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在建项目、重点招商项目、小微企业”结成对子,建立常态化联系渠道,开展经常性包保服务。2015年以来,共联系走访企业1223余家次,依法解决企业需求83件,配合相关单位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八件,向企业通报风险预警信息110余条,受理企业报警求助75件,为企业上门办理车辆、户籍、出入境证照212件次。
  三是优化交通事故处理。为了让办理道路交通事故的群众少跑路,我们构建起了“十位一体”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机制,涵盖“事故受理调解、人民调解、仲裁调解、巡回法庭、检查服务、保险理赔、公估定损、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和法律专家服务”十个功能。事故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多种处理方式并快速走完所有程序,满足群众“只进一个门,事故全办结”的需要。“十位一体”工作机制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十大经典案例之一。今年以来,受理交通事故4458起,全部快速处理,没有引发涉警信访案件。

  实施精细化管理,突出细节操作

  记者:随着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原有粗放型的公安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发展需要。在公安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有效提升公安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你局都进行了哪些新的探索?
  吴跃岩:我们注重日常管理精细化,并不断拓展延伸精细化管理范围,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到党委议事、立功受奖、财务管理、典型培树等各个方面,定规范标准、定操作流程、定考核办法,打造出具有辽源公安特色的精细化管理品牌。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内务管理精细化。建立完善市局、县局、分局三级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和模式,从严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分局生活区、办案区、服务区、休息区功能,满足基层民警工作、生活需要,营造拴心留人的氛围,在内务管理精细化方面做到“四个一”,即精细到每一个警种、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制度、每一名民警。全市公安机关共规范内务管理制度200余项。
  二是打造绩效考评精细化。坚持下考一级,市局对分县局和市局各部门、各单位对所属机构的人员制定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细化考评细则,严格规范考评,月考核、季通报,彻底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激发了民警潜能和活力。同时,实行各级领导班子述职制度,年终时向市局党委报告工作。
  三是打造装备保障精细化。市局警务保障部门自主研制两款警用装备箱,配置在警务用车上,用于日常警务活动。两款警用装备箱现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市区分局、县局派出所建立警用装备室,统一标准、统一制度,装备器材13类52种1100余件。为基层一线民警100%配备了单警装备、对讲机、执法记录仪。

  实施信息化强基,突出科技支撑

  记者:孟建柱书记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在这一点上你局可以说是走在了整个吉林省公安机关的前面。据我们了解,你局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全省第一个现场会在辽源召开,还先后三次在全省介绍经验。2014年,又是你们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视频一体化联网运行。在这方面,你局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吴跃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公安工作长远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也是我们实现无警力增长提高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辽源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于2012年正式进入快车道,突出了信息化强基建设,坚持用科技信息化支撑公安工作,抓建设、促应用、提效能,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信息化应用的前提,我们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着眼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先后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60余个,累计投资近亿元。特别是加强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连续四年纳入市政府惠民实事之中,并在全国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中得到立项支持。全市已经安装视频探头44796个,市局自主开展高空监控项目建设,已经安装高空监控点十处,实现城市、农村、公路干线重点部位立体化视频全覆盖。
  二是强化基础信息采集。信息采集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没有真实鲜活的信息,开展信息化建设就是“无米之炊”。为了切实整合社会信息资源,我们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辽源市整合社会信息资源工作方案》,整合市直及中省直42个部门(单位)36个方面共89类社会信息。目前,共采集社会信息四亿余条,公安基础信息两亿余条。
  三是强化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强化日常培训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基础信息数据质量倒查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信息化应用奖励暂行办法”,深入推进信息化应用,实现案件办理网上流转,非涉密文件网上下发,各类侦查手段网上应用。利用信息化侦查破案和抓捕犯罪嫌疑人达到80%以上。

  实施规范化执法,突出法治保障

  记者:公安部下发了《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建设法治公安的决定》,从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完善执法制度体系、改革权力运行机制、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加强执法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要求。针对这些要求,你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吴跃岩: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执法规范化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辽源市公安局着眼建设法治公安,提升执法公信力,建立和完善执法制度体系、执法管理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重点在信息化建设引领执法规范化建设,依托网络媒体,用信息化手段倒逼执法质量提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通网上行政审批。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将92种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开通网上办理,外网受理内网审批,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运转、让百姓少跑路。2015年以来,已经办理行政审批业务2605件,申请办结率达到100%,审批办理时限平均缩短4.6个工作日,最长的缩短15个工作日,运行效率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二是坚持网上执法公开。我们对全部行政职权进行了清理,本着“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清理出行政职权887项,并逐项列明了权力名称、权力设定依据、权力行使部门、权力行使流程、监督投诉渠道等,每个项目附有一个基本信息表和一个流程图,在市政府、市局门户网站等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实施网上执法巡查。我们立足执法平台,从市局110接到的每起警情开始,对接处警情况、办案单位的立受案、办案区使用、网上办案、办案质量等情况进行巡查。日常管理中采用“周巡查、双月评”的模式。目前,已网上巡查案件482起,通报整改230起。

  实施正规化建警,突出严优并重

  记者:执法规范化的提升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民警队伍建设,在这一点上你局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吴跃岩:我局党委班子有一个共识,就是建设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四个过硬”的高素质公安队伍,必须要有务实的举措。因此,我们具体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公安党建。我们坚持经常抓全警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落实各项党建制度。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树立基层党建主体权威,把奖励权、人事调整权、处分权最大限度下放基层党委,激发基层活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公安部三项纪律、省厅“十不准”等禁规禁令,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住可能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严肃查办处理各类违法违纪问题,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巩固整治“四风”成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是大力加强文化育警。我们坚持以文化铸魂、文化聚力、文化益趣,提升民警职业道德水准和公安工作社会影响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警营文化活动。开展了“书画家进警营、辽源民俗进警营、医疗专家进警营”以及“每名民警推荐一本书”“每月开展一次文体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比武竞赛”“每年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等“三进四个一”育警活动,做到警种有特点、基层有特长,打造具有辽源特色的文化育警新模式,丰富了民警文体活动,汇聚了警心,凝聚了力量,形成浓厚的公安文化氛围,让民警快乐轻松工作、健康幸福生活。
  三是大力加强素质强警。加强教育培训,针对不同警种,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全警轮值轮训,以实战化为方向,以信息化为重点,提升一线执法办案、执勤接处警实战能力水平。201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消防支队实战比武、刑警支队信息化比武在全省荣获第一名。
  四是大力弘扬公安典型。大力弘扬和培树先进典型,形成全局有典型、警种有标兵、单位有先进的浓厚氛围。2015年先后涌现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隋荣生、“好警嫂”高晓玲和全省第二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具鲜雄、李丽君等一批先进人物。同时,强化公安宣传,坚持“刀把子”“笔杆子”两手抓、两手硬,强化网络等媒体宣传,创新方式方法,发好公安声音,讲好公安故事,树好公安形象。2015年以来,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发报道18篇。

  做群众工作的倡导者

  记者:据我了解,你局的群众工作做得扎实而卓有成效,还走进了公安部举办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培训班”的讲堂。请您介绍一下。
  吴跃岩:群众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传家宝”,是我们开展公安工作的基石和主线。近年来,我局连续开展“群众工作年”“群众工作深化年”活动,出台《群众工作十项意见》和《深化群众工作意见》,从八个方面20项内容上完善固化群众工作;出台《服务群众十个100%承诺》,向社会作出“110回访、立案回执、不立案回告、收缴赃物返还、说理执法、信访接待答复、行政审批进大厅、窗口即办、审批办理、过错案件问责”等“十个100%”承诺。
  2014年3月,我们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了青少年平安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和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这“四个基地”寓法制宣传、警示教育、技能训练、互动体验于一体,成为警民互动、源头上加强平安建设的重要阵地。“四个教育基地”自正式面向社会开放至今,接受教育体验群众已达14万余人次。四个教育基地被评为4A级景区,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平安教育基地。
  为弘扬见义勇为的正能量,我们先后成立了辽源市、东丰县、东辽县三个见义勇为基金会,多渠道募集基金。在市区各公安分局、两县乡镇派出所和社区设立见义勇为工作办公室和工作站73个,全市现有见义勇为志愿者团队67个,见义勇为志愿者人数已达1.3万余人,每年开展“送电影进社区、广场演出、送戏下乡、秧歌大赛”等载体活动500余场次。2015年,省厅在我市召开见义勇为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辽源市的经验做法。辽源市连续五年荣获见义勇为城市奖,见义勇为已经成为辽源的“城市名片”。
  以民意引领公安工作,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因此,我们以召开警民恳谈会、向群众报告工作等方式成立了警情民意调查中心,开通960110警民互动热线,通过拨打固定电话、发送手机短信、问卷调查等方式,常态化民意访察。每年拨打电话十万余次,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逐条落实整改,务求件件有回音。坚持100%电话回访110报警人,年度回访报警人三万余人次,满意率达到99.79%。对于不满意的由分局领导一一做好回访和解答工作,直到报警人满意。

  做公安改革的积极探索者

  记者:吴市长,从您的介绍中,我们看到辽源市公安局在公安创新方面起步很早。那么,面对2015年全国公安改革的全面部署,你局都做了哪些大胆的尝试呢?
  吴跃岩:辽源市公安局对警务创新的探索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6月,我局就探索将全市公安机关变三级管理为二级管理,并为此成立了七个实战化分局。2015年,在中办、国办印发了“1+3”改革意见方案后,吉林省公安厅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我们也根据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比如当前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针对如何有效解决各类人才的落户问题,我们制定了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以推进户籍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
  在创新社区警务机制方面,从2015年7月开始,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城区七个实战化分局和实行队组制的两县派出所进行勤务模式调整,由原来的三队一组,即刑警队、治安队、社区队和综合组,全部调整为“一室引领两队”的勤务模式,即:指挥研判室、案件侦办队、社区警务队。警力倾斜社区,规定指挥研判室警力配置不超过本单位总警力的20%,案件侦办队警力配置不超过本单位总警力的30%,社区警务队警力配置不低于总警力的50%。警务模式调整后,市区社区民警达到187人,比调整前增加五倍,占基层全部警力的50%以上。通过创新社区警务模式,真正使警力沉入社区,与社区工作融为一体,夯实了基层根基,最大限度激发了基层活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创新了监所医疗卫生专业化、监所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针对公安监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一、无专业医生、无先进医疗设备等诸多难题,我们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大胆尝试符合辽源实际的公安监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的新路子,初步运行了“监管部门负责安全、卫计部门负责医疗”的专业化工作模式,取得一定实效。在监所建立活体指纹系统,对监所实行信息化智能管理。为此,2015年,省厅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图片由吉林省辽源市公安局政治部提供)■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