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雁故乡”乌拉特中旗公安局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6/4/8 9:43:44浏览次数:12700   
    	     |  
    	    
    	    
    	        
        	    文/侯占文         警局名称: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公安局   地理位置: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巴彦淖尔市东北部;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184.4公里,最高海拔1048米;由南部山前准平原区和北部高原区组成,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分为牧区、黄河灌区和山旱区   辖区面积:23096平方公里   辖区人口:14.3万人   总警力: 320余名民警   现任领导:乌拉特中旗副旗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石朝鲁   警局地址: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纬一路公建园区内   联系电话:0478—5913169      人文历史   乌拉特中旗北与蒙古国交界,从蒙古国南部边境延伸而来的大草原一直铺在阴山脚下。乌拉特,蒙语为“能工巧匠”,是一个骁勇善战、勤劳智慧的蒙古族部落。360多年前,这个古老部落从呼伦贝尔草原征战西迁,来到了阴山脚下的黄河北岸定居生活,是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   1950年7月,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在本巴台(今呼勒斯太苏木乌珠尔嘎查北)成立;1951年9月,迁驻海流图镇。    美丽富饶的乌拉持中旗文化灿烂,有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千年古榆沟、爬柏沟、古墓葬、新忽热古城等遗址、遗迹;有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风韵独特的祝词、赞歌,曲调悠扬的民族歌谣,刚柔并济的民族舞蹈;也有希热古庙、德岭山水库旅游区、温根塔拉草原旅游区、甘其毛都口岸、奇石林、风蚀冰臼地质公园、生态园等旅游景点。   脍炙人口的由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填词、音乐大师张宏光编曲、额尔古纳乐队呼斯楞演唱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鸿雁》,正是根据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民歌鸿嘎鲁(鸿雁)改编创作的。   甘其毛都在蒙古语中意为“一棵树”。早在清朝顺治年间,这里就是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中蒙双边常年开放口岸,至今完成进出口贸易量6500万吨,贸易额80亿美元,创税115亿元人民币,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陆路口岸。   乌拉特中旗资源富集,有煤、铁、石油、黄金、铅锌等68种矿藏,风能和光能等可再生资源潜力巨大,相邻的蒙古国南戈壁省拥有世界级超大型煤矿和铜矿。   警局历史   1951年8月,乌拉特中旗公安局成立,业务上隶属乌兰察布盟行署公安局;1955年10月,改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公安局”;1958年7月划归巴彦淖尔盟管辖;1982年3月,改称“乌拉特中旗公安局”至今。   机构设置   乌拉特中旗属正科级单位,设办公室、政工办、警务保障室、警务督察大队、法制大队、刑警大队、禁毒大队等19个机构,设海镇、海镇西街、德岭山等11个派出所和甘其毛都口岸分局。   局长石朝鲁主持全面工作;政委张世军负责全局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维稳工作等。   特色工作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公安局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方面成绩斐然,特别是在打击跨国犯罪和侦破全国性特大案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猎狐2014”专项行动中,该局通过发挥中蒙警务合作机制的作用,积极与蒙方警察局协调配合,克服了法律和实际操作中的执法难题,争取了蒙古国南戈壁省及其下辖朝格特车齐县两级警方的协助,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成功将潜逃到蒙古国的经济犯罪嫌疑人郭某勇抓捕归案。      ……   详见本刊2016年4期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