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四重身份的谍海精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6/9/9 10:54:58
浏览次数:10820  

  1927年8月11日,中共中央致函闽北、闽南临委:“决定闽省暂时划为闽南、闽北两区……闽北临时委员会直隶中央……闽北临委定书记陈昭礼。”
  1931年百色起义后,邓小平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右江根据地工作难以展开,“后来我和陈豪人自己下去”,才“有相当成绩”。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问潘汉年和梅龚彬:那个叫“小周”的福建人哪里去了,怎么没看见?得悉牺牲,乃亲自修书给福建省委书记、省府主席张鼎丞,指示要把“小周”的遗骨迁葬福州,并专门修建烈士墓。
  1980年,国民党二十五集团军中将司令李觉回忆,自己能走上革命道路,“受到他(陈希周)革命气概的感染……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陈昭礼、陈豪人、陈希周(小周)、陈才,四个名字,四种不同身份,却同指一人。

  陈昭礼——福建省委早期重要领导人

  陈昭礼,1907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南台大庙山,父亲系开明士绅,具有爱国思想,热心办学和禁烟。
  1923年,陈昭礼来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考入复旦大学,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1925年3月,陈昭礼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动带领同学参加五卅运动,开展罢课、散发传单、支援工人斗争等革命活动,成为复旦大学的学生领袖。
  1926年12月,北伐东路军入闽,陈昭礼受中共中央委派回福州,和特派员王荷波(中央政治局委员)一道,帮助建立福建党组织,并于翌年1月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领导开创了统一战线、民众运动、党团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的蓬勃局面。
  1927年3月,陈昭礼代表福建党组织赴武汉参加中共“五大”,其谦和、诚恳的为人,出众的才能,受到时任总书记陈独秀的赏识,会后被留在中央机关工作,担任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秘书。
  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福建党组织惨遭破坏。7月,陈昭礼和陈明临危受命,受中央密派,分头回闽北、闽南,负责重建被国民党严重破坏了的福建党团组织,恢复与发展工农运动。8月中旬,中共中央来信指示,福州、南平、邵武、建宁属闽北,设一临时委员会管理,直属中央。陈昭礼即召集党员开会,传达中央来信关于“闽北临委总书记陈昭礼,组织潘作民,宣传季康”的决定,宣布正式成立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共建瓯县委,由潘作民兼任县委书记。
  10月间,陈昭礼按中央来信指示精神,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与陈明和罗明领导的中共闽南临委联系,参与筹备福建党的各县代表联席会议。会议于1927年12月4日在漳州举行,陈昭礼被推选为三人主席团成员,参与主持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陈明任书记,陈昭礼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在白色恐怖中诞生的福建省临委,像一颗火种,在八闽大地点燃了熊熊革命烈火。在省临委的领导下,至年底全省建立了两个市委、五个县委、四个特支、八个拟建县委的新局面,全省共产党员从三百多人发展到一千余人。
  1928年4月,陈昭礼代表省临委赴崇安领导发动上梅农民暴动。崇安县委书记徐履峻按陈昭礼指示,在闽北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武装的第一枪。
  6月,福建党内出现一起重大事件:省临委代理书记陈祖康叛变投敌,福建党组织处在危机之中。陈昭礼机警逃脱陈祖康的诱捕后,采取应急措施,切断有关联系人,及时转移党组织,召集并主持省临委紧急会议,处理了陈祖康叛变后出现的问题,并派代表去中央报告。他又于7月3日召开省临委扩大会议,作出关于福建现状与党的目前任务、组织工作、职工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特派员条例等六个方面的决议,使全省的革命形势稳步前进。9月,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中共福建省委,陈昭礼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他从闽中仙游巡视回到省委所在地厦门后,在他的建议下,省委在厦门、福州举办了两期党的干部训练班,为各县培训了一批得力干部。至1928年底,全省有二十多个县有县委组织,党员发展到三千多人。
  1929年春,陈昭礼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和讨论福建党的建设,并就中央对福建的指示和红四军入闽问题,向时任中共中央负责人的李立三提出建议。3月间,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闽西、闽北各地武装暴动风云四起,全省出现空前有利形势。5月中旬,因福建省委书记罗明患病,经中央批准,陈昭礼任代理书记。

  陈豪人——百色起义的领导人

  1929年上半年,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爆发大混战,桂系先胜后败。7月,蒋介石任命原桂系倒戈将领俞作柏、李明瑞主持广西军政事务,分任广西省政府主席、第四编遣区主任。
  陈昭礼于是年7月间被中共中央调离福建转赴南宁,化名陈豪人(取“好人”谐音,党内则称陈导民),通过粤系反蒋将领介绍面见俞作柏和李明瑞。中央之所以派陈昭礼赴宁,除了考虑他在闽北起义中的领导能力外,在国民党方面的人脉关系(其岳父潘谷公是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的福建省代表)也是其中因素。陈豪人一到广西,就积极争取李明瑞等人,赠送《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书籍,推心置腹交谈,李表示了殊途同归之宿愿。
  陈豪人的公开身份是广西省政府秘书长,实际身份是中共广西军委负责人。他一面在桂系反蒋上层人物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一面深入国民党军队,秘密组织发动兵运,争取武装力量,为举行武装起义作准备。中央通过各种渠道先后派来四十多名党员干部,绝大部分是通过陈豪人向俞作柏、李明瑞推荐,安排到南宁教导总队担任政治教官或连排军官的。不久,陈豪人又推荐张云逸任广西警备大队长,李谦任副大队长,由教导总队抽数十名党员任连排长,由此使教导队逐步掌握在我党手里。他还积极策动俞、李,通令释放“四一二”政变以来桂系军阀逮捕、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8月底至9月初,中央代表邓小平(化名邓斌)到广西,经中共广西特委负责人雷经天介绍,和陈豪人接上关系,并演出双簧:明的是邓小平在陈豪人的领导下任省政府秘书,暗中则由陈豪人掩护和协助邓小平领导广西党的全面工作。25岁的邓小平已表现出了领袖群伦、举重若轻、见解非凡的特质,小他三岁的陈豪人则属于事务性人才,事无大小,事必躬亲。中央指示的上传下达以及党内党外的各种组织工作,大都通过他的单线联系来实现和推动。
  9月下旬,俞作柏、李明瑞不听陈豪人代表中共的诚心劝告,与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在南宁誓师反蒋。陈豪人乃和邓小平积极做好应付俞、李反蒋失败后的一切准备,紧急调遣一批党员干部到左右江各县,加强对当地农军的领导,利用时机,发展革命势力。10月初,俞、李反蒋失败后,俞作柏经法属越南出走香港,李明瑞因护照原因而滞留南宁。陈豪人和邓小平及张云逸、俞作豫(俞作柏之弟,中共党员)、徐冠英等人,带领广西警备第四、五大队和教导总队举行南宁兵变,继而指导李明瑞、俞作豫和张云逸分别率领兵变后的教导总队和警备第四、第五大队,撤往右江的百色和左江的龙州。
  10月中旬,拥蒋的桂系军阀悬重金通缉陈豪人,他和邓小平早已率领满载火药与粮草的军械船溯右江而上,于10月22日抵达百色,决定先以中共掌握的武装力量在右江举行起义,拟定前敌委员会作为起义的最高领导机构,并报请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中央批准。11月2日,中央同意在左、右江地区举行武装起义和创建红军,并限定起义日期不晚于1929年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
  据张云逸回忆,接到中央这份来电时,邓小平已离开百色。22岁的陈豪人挑起了主持前委全面工作的重担,他和37岁的张云逸经同士兵代表一起研究,认为中央给的这个起义日期不切实际,建议改到40天后的广州暴动两周年纪念日。11月上旬,邓小平在龙州会见了李明瑞,布置了左江地区的起义工作后,前往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邓小平走后第二天,警备第五大队蒙志仁部突然在龙州叛变,随后中央来电,欲让邓小平留桂坐镇,但已来不及。
  12月10日,前委在百色分别召开了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大会,进行革命动员工作,撤换军中的反动军官,有效控制了百色县长等危险分子,迅速收缴了百色公安局、禁烟局和那坡、平马、果化等城镇大商团的枪支。陈豪人领导政治部日以继夜地制定《中国工农红七军目前实施纲领》《前委通告》。陈豪人在住地清风楼指导创办了《右江日报》,许多决策、命令、标语、文告从清风楼传向右江两岸,清风楼成为百色起义的神经中枢。
  12月11日,百色城头升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军旗。翌日,陈昭礼和张云逸在平马宣告分别就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和军长职务(当时未设政治委员),同时就任的有参谋长龚楚、副军长李谦和各纵队纵队长。红七军下辖三个纵队和一个特务营,约3000人。
  12月中旬,百色城外的地主豪绅、土匪等反动武装二千多人,从西南面向百色城进攻,占据了城内部分街道。此时,张云逸军长领导的主力部队在隆安、果化未归,驻百色的红军只有五百多人,其中一部分是文职人员,情况十分危急。陈豪人临危不惧,与许卓、叶季壮等人迅速有效地组织反击。由于指挥正确,经四小时激战,将数倍来犯之敌全部击溃,百色山城保卫战获得胜利。
  2月1日,龙州起义成功,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诞生,俞作豫任军长。经考察和了解,陈豪人和张云逸介绍李明瑞入党,并借调他到红七军,任红七军和红八军总指挥,协调指挥两军攻打南宁。
  3月,南宁之战受挫后,陈豪人在凤山盘阳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代李明瑞承担了责任,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会上,陈豪人调整战略部署,决定红七军第三纵队留守右江,坚持对敌军事斗争,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伺机和红八军会合,第一、第二纵队向黔桂边界游击,扩大政治影响,解决补给。会后,他率红七军主力挺进黔南,进攻榕江县城,重创王家烈的双枪军。榕江之战是红七军创建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恢复了红军士气,且政治影响甚大。
  陈豪人向中央建议:“请派党的责任同志及大批政治工作同志赴龙州工作……并请派地方党部的工作人员来色工作”。1930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广西红军今后工作给红七军前委的指示中,首次提出“军应设军政治委员”,命邓小平重返广西任此职。6月,邓小平从红八军驻地经东兰到河池,与陈豪人会合,出任军委书记和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在左右江根据地的发展中负全责。陈豪人任军委常委兼红七军政治部主任,在具体工作中贯彻军委决议。
  7月至10月,红七军主力回师并恢复右江沿岸苏区后,陈豪人协助邓小平领导部队的整训和右江党组织的发展整顿工作。
  11月7日,红七军第一次党代会在河池召开,选举前委,邓小平为前委书记,陈豪人当选为前委常委和士兵行动委员会书记。会议在争论中结束,以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通过了中央代表邓岗(拔奇)的报告,同意执行中央指示(时值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统治中央),集中力量攻打桂林、柳州,到广东小北江建立根据地。邓小平事后在《七军工作报告》中写道:“(前委会议)拔奇同志出席,报告六月十一政治局的决议,我们接受了这个路线……河池会议完全在接受立三路线下开的,确定了第七军的任务是‘打到柳州去’‘打到桂林去’……”
  部队整编后,陈豪人仍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十师政委,邓小平任军政治委员兼第十九师政委。11月10日,整编后的红七军七千多人,从河池出发,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攻打城市。指战员作战虽英勇顽强,但敌众我寡,融县长安镇一战屡屡受挫,造成重大损失。
  陈豪人通过实际斗争认识到,执行李立三“左”倾冒险方针是错误的,于是支持邓小平、张云逸从实际出发的意见,部队放弃攻打桂林、柳州,转向敌人力量弱的湘桂边境发展,以便日后与朱毛红军会合。前委思想认识统一后,红七军渡过浔江,到达福禄镇,通过多民族聚居区瑶山,奔袭武岗,迅速攻占湘桂边境重镇全州。
  1931年2月,陈豪人和中央特派员邓岗受前委委托,由桂林地下党组织安排,经广州到上海向中央汇报。
  
  (摘自《党史纵横》2016.4  葛伯强 文)
  
  ……
  详见本刊2016年9期
  
  





编辑:警察文摘----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