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智勇擒凶 ——记湖南省津市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戴志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8/4/11 9:31:34
浏览次数:17781  

  文/李敏  侯林海  杨淳
  
  湖南津市古为荆楚之地,依澧水而生,傍津设市而名,素有“江南明珠、九澧门户”之誉,总面积558平方公里,人口28万,是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津市文化底蕴深厚,是孟姜女家乡、车胤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哭长城”“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广为流传,名扬海内。境内还有药山寺、中武当道观,以及30万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和大溪文化遗址,虎爪山旧石器遗址还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津市的工业基础也很雄厚,20世纪70年代,就已成为湘西北有名的工业重镇。
  2016年8月20日,戴志刚上任津市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翻看他的履历表,就会发现他几乎把公安局从基层到机关的岗位都干了一遍:从桃源县公安局民警到刑警大队侦查员,从巡警大队中队长、陬市派出所所长,到进入局党委班子,继任桃源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然后调任澧县公安局政委。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从基层一步一步走来,我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和群众的认可。我必须在现在的岗位上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付出百分之分的努力,绝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戴志刚深知基层不易,来到津市不到两年,就将该局警力尽量向基层倾斜;他懂民警所需,创“津警夜校”,建“青年民警公寓”,举办“永远的誓言”主题活动,育警、惠警、暖警全都落在实处;他大胆改革创新,敢于担当作为,倡导“规范就是最好的形象、机制就是最强的保障”“用心工作就是在创新、适合岗位的就是人才”。近一年,津市公安队伍的形象、战斗力、凝聚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业务打击指数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在2017年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意测评中,津市公安机关工作公众评价在上、下半年均位列全省129个区县第一名。
  
  


  

  

  安全检查

  

  退赃大会现场

  

  精准扶贫

  无声的证据

  2008年,戴志刚时任桃园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刑侦工作以来。他规定,凡有重特大案情的发生,要第一个通知他,他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
  2008年4月27日清晨,戴志刚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办公室,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刑侦大队长!这还没到上班时间呢,难道是有案子?
  果然,刑侦大队长在电话里报告,茶庵铺某村庄发生了命案,一个30多岁的女人赤身死在浴室里。
  命案容易造成恐慌,如不能尽快破案,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影响群众安全感。
  “最大限度保护案发现场,稳定被害人家属情绪。要在第一时间控制一切有嫌疑的人和物。”戴志刚在电话里命令刑侦大队长立即组织刑侦大队与辖区派出所展开联合侦查,“务必要在最短时间做到线索清晰、现场清楚。”
  挂断电话,戴志刚立即将案情向局党委做了汇报,命案侦破机制即刻启动。戴志刚主动请缨领下“军令状”,点将了几名经验丰富的业务大队民警,又从城区派出所抽出几名年轻民警,然后马不停蹄地向现场疾驰而去。
  路上,戴志刚就当前掌握的资料对案情进行了一次梳理。
  是被害人的表妹报的案。电话里,她惊魂未定地告诉警方:“我表姐阿琴死了!这两天我一直在找她,她的电话一直没人接,敲她家的门也始终没人应。实在没办法了,破门而入后竟在狭小的卫生间发现了她,赤身裸体……”
  案发现场地处山谷,远离城市,村里民风淳朴、人员结构稳定,基本上没什么外来人口。而此时,阿琴死亡的消息已不胫而走,派出所民警就站在门口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刑事技术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勘查与取证,法医对尸体进行着初步检验。
  根据现场的勘查情况,戴志刚认为,无论是受害人本身还是发现其尸体的现场,都蹊跷无比:卫生间的门没有被破坏的痕迹,但受害人的头部却是抵在门口处的,双手被绑,身体俯卧在地板上,一丝不挂,旁边是盥洗盆,上方的架子上整齐地搭放着她的衣服;受害人脖子上有细微勒痕,但卫生间内并没有可以悬挂或吊绳子的地方。据此,可以肯定的是,阿琴不是自杀,更不可能是意外。莫非是他杀?想要进一步判断其死因,就需要法医对尸体做进一步的检验了。
  戴志刚与主侦民警一起对现场环境进行了全面复盘:阿琴家是一栋改建过的老式房屋,进门就是客厅,面积不大,客厅的一边连着厨房和卫生间,另一边连着卧室,老式的电视机、简单的家具陈设、灰白的水泥地,无不散发出陈旧和清贫的气息。客厅地上有很多烟头,还有一本被揉得皱巴巴的人情账本。现场封闭性极强,门锁没有被破坏,各个房间也没有被翻动的任何痕迹。若是他杀,那么犯罪嫌疑人是怎么进入房间的呢?
  敏锐的戴志刚意识到,熟人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既然如此,任何行为必留痕迹,或许在外围能获取一丝蛛丝马迹。他马上安排民警将侦查范围向现场外扩展。
  不出所料,外围组果然有了新发现——在距离案发现场十公里的河坝沙滩发现一具男尸!经初步查证,是死者阿琴的老公。素来安逸的小村庄,一日内惊现两具尸体,且是夫妻双亡的惨案,一时间,村里掀起波澜,家属情绪无比激动。当地公安机关倍感压力。
  要不要请求市局支援?办案民警中有人疑虑重重。作为此案的直接负责人,戴志刚明确指令道:“技术大队继续勘查现场,争取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刑侦大队组织主侦,去调查两名死者的重要关系人,包括其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等,凡是与这夫妻二人有过接触的、产生过利害关系的,一个都不能漏掉!”
  戴志刚心里清楚,这个小村庄没有装摄像头,这无疑给民警破案增加了难度。
  当日19点20分左右,戴志刚召集专案民警召开了这起双尸案的案情分析会,会上,更多线索开始聚沙成塔。
  负责勘查现场的技术大队大队长说:“女死者的现场门窗完好无损,已确定没有外来侵入的迹象;门锁上也没有撬动迹象,只有两个人的指纹,分别来自死者及其丈夫,也就是男死者;现场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脚印;现场不仅没有翻动迹象,也没有提取到任何指纹:经检验,女死者生前没有遭到性侵害,除了脖子上的勒痕,身上没有其他伤痕,死亡原因应系窒息。发现男死者的现场地形复杂,是在一个河堤上,根据现场痕迹,应不存在任何被强制前往的可能;他的身上有一处致命伤在头部,根据在现场发现的一块石头上提取的血迹,基本可以断定是其头部遭受猛烈锤击后致死;蹊跷的是,发现死者时,其身上整齐地堆放着很多小碎石。”
  大队长说完,与会民警一言不发。听起来,现场有可疑之处,却又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直接线索,该从哪里查起呢?
  戴志刚看在眼里,随手拿起烟依次递给几个“老烟枪”。
  刑侦大队长眉头紧锁,继而发言:“通过尸检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断定,两名死者死于他杀的可能性最大。但什么仇、怨,会让人对一对夫妻下如此狠手,且尸体也分离两处?若是图财,受害人家中没什么损失:若是寻仇,据街坊四邻说,这两口子平时与人为善,与村里人的关系还算和睦。”
  “他们夫妻关系怎么样?各自有来往密切的异性吗?”戴志刚问道。
  顺着这个思路,这对夫妻的人际关系网被逐渐拉开。通过前期的走访调查,结合现有线索,专案组了解到,他们结婚多年,感情还不错,双方与其他异性也都属于正常的接触交往。如果一定要说出点儿问题,就是女方的性格比较急躁,平时说话的嗓门比较大,经常为了琐碎的事唠叨男方。
  案情扑朔迷离,现场被放大的细节不断在戴志刚的脑中重复出现。他一下子说出:“难道是杀妻?”
  与会民警听了这个推断,面面相觑,如果是这样,女死者现场所有的情况倒是都能被解释了,但是男死者为何会死在人迹罕至的河堤上,他身上的碎石又代表了什么呢?
  次日,戴志刚带领专案组来到村里,在没有任何目击者、没有任何嫌疑对象的情况下,专案组兵分多路、分工协作:查通话人员、走访群众,对两名死者一周内的活动轨迹进行全面的走访与排查,同时根据警方前期的侦查情况,摸排村里的重点区域。就这样,他们走访调查了1000余名村民……然而几天下来,他和专案民警的眼晴熬红了、嗓子说哑了,却仍未查获一丝有价值线索。
  急在心里的戴志刚根据县局党委的指令,每天召开案情分析会:“我们不能被过往经验所框住,一定有无声的证据等着我们去发现……”
  专案组越战越勇,摸排力度不断加大,决定用排除法锁定犯罪嫌疑人。专案组将调查范围扩展至距案发现场60多公里外的乡镇,调查了130多辆出租车和200多辆摩的,走访有关人员3000余人,汇集信息和过往线索,最终将嫌疑人确定为阿琴老公,也就是横尸河堤之上的男死者。
  专案组正准备沿着这个线索开展新一轮侦查时,不料,更大的难题出现了:男死者生前曾当过兵,他和妻子的死讯传出后,很多昔日战友都心痛不已,有的还说要来“支援”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戴志刚果断要求专案组迅速调整侦办节奏,并主动联系死者战友,以稳住他们的情绪,为专案民警赢取了更多的办案时间。
  此刻,戴志刚愈发感受到将有更多的“无声证据”要开始说话了……
  根据法医检验报告显示,女死者阿琴脖子上的勒痕经证实为男性死者所为,现场所发现的烟蒂与河堤现场所现的烟蒂也完全吻合。另外,技术员在河堤发现的两组零碎而残破的脚印,其中一组应属动物类。
  要让证据说话,就得还原案发现场。戴志刚立即安排专案组进行了现场推演:客厅里被揉皱的人情账本、地上的烟蒂,卫生间里摆放整齐的衣物,女死者脖子上的勒痕……当晚,夫妻二人在家应该是讨论过与人情相关的事,过程中,妻子说了一些语气很重的话,之后还一直唠叨,甚至在洗澡的时候也在抱怨,丈夫受不了了,突然爆发,冲进厕所和她理论,愤怒之下掐住了她的脖子,等回过神来,妻子已经窒息而亡了……
  根据证据,结合推演,室内现场的所有一切似乎都说通了。那杀妻后的丈夫为何而死?
  戴志刚带着专案组再次来到沙堤上:“我们试想一下,一个男人失手杀了妻子,之后来到这么偏僻的地方,他要干什么?”
  跟随这个思路,专案民警试图分析:“错手杀妻的他惊慌失措从家里跑到人迹罕至的河堤来——这就能解释沿路为什么只有男死者一个人的脚印。之后,他为了尽快清醒并冷静下来,拼命地抽烟,他内心应该很纠结,是去自首还是逃跑。他当时一定已经有了答案,正准备离开这里,一不小心滑倒了,整个人跌倒后仰仰,头部着地砸在了那块石头上——这也是为何他身上只有这一处伤且是致命伤。”
  听了这番还原与推演,专案人员都不断点头。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未解——男死者身上堆放的小碎石,和那两组残破的脚印,又怎么解释呢?
  戴志刚决定把侦查重心转向决堤处,具体工作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于那两组鞋印,排除系男死者的鞋印后,须展开大范围比对,比对对象除相关人员之外,还要延伸到动物上;第二,一组人在此蹲守,另一组人在附近进行三轮走访和询问;第三,全面走访排查全村人员,一个都不能落下。
  这个侦查方略定下后,戴志刚对专案组分组也进行了重新调配,把之前的专业配组,转变为年龄配组。
  经过这番调整,几天后,侦破果然有了关键性突破。
  专案民警通过排查,将村里所有人员都走访了一遍,最终锁定一个心智不足的放牛郎。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在排除其杀害男死者的嫌疑后,警方把提取到的证据作为突破的重中之重。通过反复比对,专案组最终弄清了缘由:案发第二天,放牛郎在放牛时经过河堤,看到下面躺着一个人,而且一动不动,一时觉得好玩,就学起大人埋人的样子把小碎石摞放在了其身上。
  十天扎根在深山里,搜集了大量的现场证据,卷宗资料有十本之多,走访了3000余名群众,戴志刚与战友们成功地让这些无声的证据“说话”,令案情水落石出。2008年5月2日,桃源警方正式对外宣布,已成功侦破“双尸案”。

   逃不掉的“狐狸”

  2011年6月24日,是一个周末,也是一个令桃源警方和无数群众终生难忘的日子。
  当日22时50分,某酒店KTV歌厅,两伙男子在下电梯时发生口角纠纷,继而斗殴,打斗过程中造成一死一伤,数名嫌疑人趁乱逃离。
  还是这一日,23时30分,城区渔父路某烧烤店门前,两名男子为一名女子的债务纠纷发生争执,双方扭打在一起,还动了刀,其中一男子被另一人用刀刺中腹部,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次日15时死亡。犯罪嫌疑人闻风潜逃。
  不到一天,准确地说是不到一小时,城区突发两起命案,一时间,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桃源公安机关的压力可想而知。
  戴志刚常说,兵贵神速,快速反应是对公安工作的首要要求,也是公安机关抢抓战机、侦破命案的重要制胜法宝。接警后,桃源县公安局立即启动命案快速反应侦破机制,城区二里岗派出所、刑侦大队、漳江派出所警力迅速在第一时间赶赴案发现场,有条不紊地开展侦查工作。通过现场勘查、对当事人和在场人员的询问,以及调取酒店监控录像并组织相关当事人辨认,很快就确定了这两起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分别为陈某、雷某和杨某。
  同时,6月25日凌晨1时许,在桃源县公安局三楼会议室,“6·24”命案侦破现场指挥部成立。人命关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等待公安机关的即将是一场硬仗。彼时,戴志刚的身份是桃源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他与县公安局时任局长项文渊、分管刑侦工作的局党委委员李铭都在场。
  经过紧急的案情会商之后,指挥部根据先期掌握的情况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刑侦大队长雷天喜率领,对酒店伤害案涉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陈某、雷某展开连夜追捕;二路由刑侦大队教导员宋辅明带队,对另一伤害案嫌疑人杨某及其重要关系人迅速展开摸排,搜寻其可能藏匿和落脚的地点;三路由常务副局长戴志刚带队,连夜集结县城就近区域的警力,对城区在案发后设立的卡口增派力量,加大盘查力度,防止嫌疑人外逃。
  经查,“6·24”烧烤店故意伤害案嫌疑人杨某是一名吸毒人员,生性多疑,居无定所,且有扒窃前科,曾多次受到公安机关的打击处理,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无疑,设关堵卡、扎紧围捕的口袋是摆在专案小组的第一要务,必须在第一时间到位。领了责任书,戴志刚迅速率专案小组,连夜展开设卡排查工作。而桃源县出城口较多,且有很多隐蔽的小路,如何全面完成各点的设卡工作,成了摆在眼前最难的突破点。
  戴志刚综合卡口情况、线路分布等特征,在获悉杨某被困城区尚未逃脱后,他从警种和梯队入手,再度调集警力100余人充实在城区出城口的各大卡点,并从三个方面部署了卡口工作:第一,各卡口实现全警种覆盖,犯罪嫌疑人既有吸毒史,又有扒窃前科,除了辖区派出所、交警,刑侦、禁毒、治安必须参与一线设卡工作;第二,加强农村派出所设卡警力,因为城区交通发达但隐蔽度不够,犯罪嫌疑人选择农村乡道的可能性会非常大;第三,在设卡组建立一支机动组,一旦发生冲关冲卡事件,能迅速集中警力增援现场。
  各卡口组迅速到位,戴志刚安排警力24小时昼夜轮班执勤,保证每个进出人员都被查到、查清。一张完整的的包围网就这样形成了。
  时间进入25日上午,太阳火辣辣的,卡口民警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到了夜晚,天公不作美,暴风骤雨一阵紧过一阵。一天过去,专案民警无一离岗,都死死地盯着每一台过往车辆和人员,对讲机中不时传来民警通报的嫌疑人特征、盘查情况、案情进展等。
  戴志刚往返于各个卡口,要求专案组对卡口信息线索进行分析。终于,有几辆可疑车辆进入了警方视线。
  从行驶轨迹上看,那几辆车曾试图强行冲卡,但每次驶到卡口又会慌忙折回。侦查经验丰富的戴志刚立即与几名老交警沟通,通过分析,他们一致认为这种连续性冲卡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胆大心细的戴志刚就此推测,杨某已如惊弓之鸟,或许他急需筹款、一心外逃,现在已经被逼退到了极致。随即,他指令相关警种迅速展开串并案的调查,摸排相关线索。
  围捕的夏夜,此刻似乎显得分外漫长,犹如在黑暗的隧洞里穿行,专案民警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追逐破案的曙光。很快,卡口组的侦查有了新突破,几个卡口发生的冲卡行为均是人为指使,经查证,指使人正是犯罪嫌疑人杨某的朋友。
  戴志刚要求卡口组迅速将线索汇总到专案组。他知道,烧烤店门前伤害案的突破时机已经到了。
  专案组果断决定将犯罪嫌疑人杨某的重要关系人全部收网控制,切断与杨某的联系,逼其“跳墙”。6月27日,专案组获悉嫌疑人杨某准备筹款外逃,迅速制定了周密的抓捕方案。
  28日22时许,抓捕民警乔装后,陆续进入设伏阵地潜伏。两个多小时过去!突然,一辆可疑的轿车驶入民警视线,停车后,下来一个身影迅速钻入路边的树丛中。民警不动声色。果然,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十多分钟后,见周围没有任何动静,慢慢走出树丛,向目的地靠近。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进入警方伏击圈后,离嫌疑人最近的刑侦大队教导员宋辅明一下子腾身跃起,先用双手抓住对方双肩,然后脚下一个扫堂腿,只见两人同时倒地,嫌疑人被他重重地压在身下。其他民警也如离弦之箭一拥而上,迅速将前来取钱的嫌疑人折腕铐上,就地擒获。
  就在桃源警方投入大兵团作战成功围捕了杨某之时,酒店故意伤害案的侦查也在缜密进行之中。
  由于该案发生在公共场所,涉案人员均已潜逃,除先前经辨认确定的两名主要嫌疑人之外,其余涉案人员一直无法确定。戴志刚听完案情进展后,要求刑侦大队调整警力部署,重新梳理相关线索:一方面,是对涉案现场视频监控的侦查工作,要确保到每个角度;另一方面要对当晚所有进出KTV的人员进行排查。
  新的侦查思路让此案的侦办工作势如破竹。专案民警将案发当晚所有角度的监控视频资料全部调取了出来,通过对涉案人员衣着特征、活动轨迹等图像信息资料分析判断后,锁定了除陈某、雷某外的另外两名涉案嫌疑男子,经查,这二人是曾某、钟某,有前科。至此,嫌疑对象全部被锁定。专案组迅速对他们的社会关系进行了重点摸排,对其当晚逃离路线轨迹进行追踪研判,确定嫌疑人目前极有可能落脚于常德城区某公共小区内。
  与此同时,专案组的工作也开始向纵向延伸——敦促自首工作同步展开。
  掌握了嫌疑人落脚的大致区域,专案民警就开始了漫长而枯燥的蹲点守候。由于该处地形复杂,四通八达,且有多个出口,租住人员多而混杂,一个小小的疏忽就有可能让嫌疑人溜走,或打草惊蛇。为避免出现任何纰漏闪失,戴志刚提出用设卡的思路推进抓捕行动:“必须在第一时间建起一个牢固的包围圈,并从可能区域向四周延伸。机动组随时补充警力!”
  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
  抓捕行动开展的这天,气温高达38℃。不想,竟蹲守了整整四天四夜。另一方刑侦大队长带着几个有经验的民警分别蹲守于该大片租住区的各个出口。功夫不负有心人。7月3日16时许,蹲守侦查员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进入一居民住宅楼内,不久,雷某、曾某也陆续进入——狡猾的对手终于被顽强的侦查员们咬住了行踪。
  由于不能确定嫌疑人租住的楼层和具体房屋,且所处地形较为复杂,人流量大,显然不是最好的抓捕地点。实战经验丰富的民警们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继续蹲守,静静地等待最佳抓捕战机。当日18时20分左右,只见三名犯罪嫌疑人陆续下楼走出小区,进入附近一家菜馆就餐。抓捕民警相互间使了一个眼色,也陆续进入餐馆内,将前后门紧紧把住。未坐多时,嫌疑人似乎嗅到了不对劲儿的味儿,站起身来。“哪里跑!”参战民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去,将陈某、雷某、曾某三名嫌疑人顺利擒获。
  7月7日下午,迫于公安机关的强大压力,该案的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钟某在其父的陪同下来到刑侦大队投案自首。至此,“6·24”酒店伤害命案嫌疑人悉数落网。

  60小时擒顽凶

  老毛(化名)是津市城区新村菜市场一名普通的早餐商贩,靠卖油条养家糊口。2016年9月4日,与往常一样,老毛和妻子早早来到到市场,架锅、热油、揉面、过煎。忙碌中的老毛万万没想到,这将会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啊……”一声剧烈而绝望的尖叫划破了菜市场的宁静,老毛的妻子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只见老毛从台阶上滚下,头部着地,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慌乱中,两名犯罪嫌疑人弃车而逃,崩溃中的毛妻颤抖着手,拿出手机拨打了110。
  这一天,是戴志刚履新津市公安局长第15天。从110接处警队值班民警那了解到,案发现场周围己聚集了不少群众。此时,老毛的眼、耳、口、鼻均有流血现象,现场民警立即将老毛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同时疏散人群。戴志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统一部署案件侦破工作,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遂在汪家桥派出所成立了“9·4”命案专案工作组迅速集结尖兵警力,提出“紧抓线索来源,尽快查清犯罪嫌疑人”,责令“专案专办、迅速破案、不破不休”。一张大网就此撒开。
  当天10时40分,根据戴志刚的部署,刑侦大队的主要技术人员、汪家桥派出所民警封锁了整个案发现场。经过对现场周密细致的勘查,技术员从嫌疑人丢弃的摩托车上、发生打斗的现场提取到了证据。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犯罪嫌疑人到底是谁,逃跑的方向要如何确定?
  老毛的妻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索:老毛的不测与40岁左右的张某兴有关。她虽然说出了张某兴的姓名和年龄,但其他信息均不详。
  戴志刚安排侦查员兵分两路,一路根据毛妻及现场其他目击者提供的两名嫌疑人体貌特征,及其逃跑时间、可能路线等,对菜市场一带的十多处监控系统进行观察,再以现场为中心向周边环绕形扩散调取所有能够有效识别的监控,以确定犯罪嫌疑人来去路线;另一路根据现场遗留的无牌摩托车,及“张某兴、40岁左右”这几个关键线索,海量查询相关信息。
  据目击者所提供的嫌疑人相貌特征,二人身穿一黑一白衣服,非常显眼。11时30分,监控镜头定格在新村菜市场十字出口处,一个令警方无比振奋的镜头映入眼帘:两名疑似犯罪嫌疑人的侧身头像被捕捉到!
  侦查民警迅速提取视频证据,并与相关目击证人进行核验,得到的答案均是肯定的。而毛妻口中的“张某兴”正是其中一人。在侦查民警欲向另一个嫌疑目标迈进时,医院打来电话:“老毛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悲愤之余,更激发了民警们的斗志。为尽快擒获张某兴和另一名嫌疑人,戴志刚令交警大队和各个派出所的40多名警力从羊湖口到小渡口、从城区工业园到药山镇设了十多个卡点堵截,按照侧面截图,对一台台来往车辆进行筛查。
  当然,经验丰富的戴志刚在堵截之时,又派出相关警力去做张某兴父母和其亲戚的说服教育工作,劝张某兴早日投案自首。9月4日14时,迫于警方的高压态势,张某兴自知插翅难逃,在家人的陪同下,主动来到汪家桥派出所投案自首。
  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张某兴交代了另一名在逃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及案件的全部过程。
  2016年6月,老毛驾车经过某银行门口时,不小心和张某兴的车迎面撞上,以为这只是小事的老毛提出私了。在检查过张某兴的车之后,他表示愿意支付1500元赔偿金。但张某兴对这笔赔偿金却不依不饶,竭力抬高数目。老毛当然不同意,他认定张某兴是想借机“碰瓷”,遂留下1500元后离开了现场。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三个月过去,9月3日那天,也就是案发的前一天,张某兴到新村菜市场办事,经过油条摊时,觉得老板眼熟,仔细辨认后才想起就是之前与他发生交通摩擦的毛某。一时间,莫名的怒火涌上张某兴心头。次日10点,张某兴叫上朋友毕某平来到菜市场,在确定了老毛的位置后,直接上前质问和索要赔偿金。老毛先是一怔,半天才反应过来。他本就认为张某兴坐地起价,这次也根本不想搭理对方,言语间甚是激动。双方一言不合遂发生了肢体冲突。冲突中,老毛突然从台阶上摔了下去。毕某平和张某兴见他头部着地,吓得火速逃离了现场。
  “毕某平当时就坐车逃到外地去了,具体去了哪儿,我真的不知道。对了,他的老家在澧县……”在交代同谋去向的同时,张某兴对自己的无赖行为懊悔不已。
  津市距离澧县不远,且交通便捷,毕某平莫非是去了那里?
  9月5日凌晨1点,专案民警穿梭在澧县的大街小巷,把毕某平可能落脚的地方搜了个遍,然而却没什么发现。不知不觉天亮了,外围民警也已将津市、澧县两座城排查了一遍,办公室里,另一拨民警也还奋战在视频追踪线上。但侦查工作不见新的进展。
  “毕某平,男,37岁,澧县人,长期活动在澧县、津市一带……”5日上午10点,案情研判会上,毕某平的个人信息被民警们反复查看,按照其生活轨迹及其人际关系网,民警将侦查视线转移至湖北境内。
  根据戴志刚的部署,6日22点,李警官和周警官等八名便衣风尘仆仆地赶到武汉。
  “老李,赶紧过来!目标在江夏区夜市街出现了!”接到战友电话,李警官眼前一亮:“盯牢目标,保持联系,我们马上到!”数分钟后,李警官等几人赶到了夜市街,佯装食客走进了烧烤铺子。
  “毕某平!”只听李警官一声断喝,吓得正背对着他吃东西的毕某平下意识地扔掉食物,撒腿就跑。李警官一行反应迅速,果断追了上去,从灯火璀璨的闹市区一路追到幽暗小巷。
  “毕某平,立刻停止反抗!”几次警告之后,专案民警按程序鸣枪示警。终于被震慑住的毕某平这才停住了脚步。李警官等几人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将其成功抓获。此时已是9月7日凌晨4点。惊魂失魄的毕某平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辗转千里,藏匿多地,竟不到60个小时就落网了。
  津市市政府的各级领导高度赞扬了骁勇善战、果敢出击的“9·4”专案侦破小组。(图片由津市市公安局提供)■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