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何巧和她的“巧姐无声警务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1/4/14 13:49:16
浏览次数:7360  

  文/图/文铮 陈燕
  
  “好”,是比划大拇指;“身体”,则是用手在胸口画圈。身着警服的何巧面带微笑,用手语流畅地表达着她最新学会的开场白:“你们身体好不好?家里的人身体好不好?”
  短短几日,从“你好”“上午好”到如今的长句,看见“何同学”手语又有长进,聋哑人郑光宇带头喝彩、格外起劲,尽管他并不是“何同学”唯一的老师。他用大拇指连连比“好”,大家笑作一团,跟着鼓掌。
  这是发生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千城小区聋哑人活动室的一幕。这一幕无声、和谐却动人。何巧是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也是把磁建村社区的聋哑人和普通人连接起来的桥。这是一座沟通不“堵车”、有矛盾也不“加塞”的桥。

  犯错也鼓掌

  一堂特殊的民法典普法课在上午9点正式开讲。
  说特殊,讲课的老师是警察,听课的学生是20多名聋哑人;论年龄,36岁的何巧一不小心成为了这群年逾半百群众的小老师。但抛开身份年龄,这节课和普通课堂却并无两样。有黑板、有老师、有学生。老师提前到达,认真备课;学生端正坐好,没有一个迟到。
  “你别说,我还真有点紧张。”看着黑板上自己写好的板书,何巧说道。这其实并非她第一次上课,之所以紧张是因今天涉及的手语部分有点复杂。“人格权包括很多权利,健康权、姓名权、隐私权……”手随嘴动。何巧说话吐字流利清晰,手语也“不甘示弱”,50多字的人格权定义用手表达得极为流畅。
  也有“卡壳”的时刻,“人格权包括荣誉权……嗯,荣誉?”何巧笑容中多了几分腼腆。她比划着抱歉,坦坦荡荡地告诉大家她忘记了“荣誉”这个手语词汇。令人意外的是,身旁的“学生们”却不住地鼓掌,掌声似安慰,也似肯定。
  为什么鼓掌?何巧其实懂。
  “就如这节课讲的那样,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权益。” 何巧从不把面前这些挂着和蔼笑容的叔叔嬢嬢区别看待。在她看来,他们同为“自然人”,也应被尊重。“聋哑人确为特殊群体,我告诉她们我说错了,她们会觉得我在认真对待他们,没有敷衍他们”。

  来之不易的活动室

  这间不足50平方米,能装下师生欢声笑语的活动室,其实来之相当不易。
  作为一个还建房小区,这里有140多名聋哑人常住,他们大多来自原重庆市高压开关厂。聋哑人独住一栋,异常团结。
  但在小区普通住户眼里,个别聋哑人的不文明行为被上升至群体。大家认为,他们不讲卫生,手脚也不太干净,异样眼光如影随形。去年,因聋哑人原活动室噪音太大,业主不堪其扰。何巧接警后,开始了她的“巧调解”。
  “这个时候,我很庆幸我自学了手语。”何巧说。6年前,身为社区民警的她,发现辖区里有不少聋哑人,为了更好地交流,便开启了自学手语之路。
  老师有多个,领悟却全靠自己摸索。从日常问好、基本对话学起,和聋哑人朋友打交道多了,何巧的手语进步神速。
  “不会手语能不能去交谈,去调解?其实也能,但是效果绝对不一样。”何巧把手语比作一把钥匙,一张通行证。“你要拿到,聋哑人朋友才会试着给你开那扇紧闭的心门。”
  为了解决活动室问题,何巧的上门调解采取迂回策略。从建立感情、建立信任开始,何巧加入了社区聋哑人朋友的微信群。“大家好,我是何警官,你们有啥事,或者需要什么帮助,随时发信息给我。”她告诉大家,“你们需要我,我就来;你们来找我,我就一定在。”

  
  


  对聋哑儿童进行家访

  

  与居民交流

  

  居民送来锦旗

  

  普及民法典

  

  关心聋哑儿童

  
  ……
  详见本刊2021年2期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