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新形势下如何助推派出所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1/7/6 11:15:05
浏览次数:8110  

  文/黄海军
  
  2019年以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以“省市公安派出所高质量建设三年规划”为指引,以“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改革为支撑,全面推进“一室一品”警务战略实施,打造具有立得起、叫得响、过得硬的基层基础工作品牌,树立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北川公安工作提质增效。2019年,永昌派出所被评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就新形势下如何助推派出所高质量发展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北川县公安局派出所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一)亮点分明,优化布局。一是探索“最强民力+科技信息”群防群治新模式。我局吸纳物业保安、快递员、外卖员等行业人员12700余人主动参与全县警民大群防联盟。在全省率先自主开发“群联惠、全民防”群防信息平台,实现防控工作电子化、防控力量最大化、防控管理智能化。组建羌民族特色“那古勒”义务巡逻队、反诈骗宣传队、羌城“社区e警”等群防队伍,实现地域巡防全覆盖。二是整合视频资源,拓展技防措施。推进感知源建设,开展“智慧小区”建设,引进“羌城云眼”系统,不断提升科技智能识别技能。将居民小区、行业、场所的社会视频资源整合进入“天网”,并接入派出所情报指挥勤务室,增强接处警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实现了“鼠标巡逻、探头站岗”电子巡逻新模式,有效破解派出所巡防警力不足难题。三是整合调解资源,提升调解质效。从县公安局离退休党支部中选聘热心调解工作、具有丰富法制及派出所工作经验的同志,驻所担当“义务调解员”。与律师事务所建立警律联动机制,根据警情类别,由值班民警邀请对应专业律师入所协助调解。主动搭建“公调对接”平台,由乡镇司法所派出专职调解员驻所专职调解符合公安机关调解范围的治安案件。不断深化“一所一品牌”工作。积极打造 “新时代三羌共治”“羌妈妈调解队”“心沐计划”等“枫桥品牌”。
  (二)深化“一室一品”,打造枫桥品牌。一是探索最强民力群防群治新模式。永昌派出所小温警务室社区民警联同社区居委会成立“羌老头爱心工坊”志愿者协会,将治安联防纳入志愿者协会五项职责之一,协会成员全部纳入群防群治队伍;吸纳物业保安、快递员、外卖员等行业人员1200人主动参与全县警民群防联盟;建立“羌城e警”公众号,获得8667人关注。二是以“心沐计划”为桥梁,以“小手拉大手”为纽带。由公安民警组织两个计划的参与人员多次参加、完成了“学习、训练、体验、实践、共治”五个篇章。在防范电信诈骗中,400多名“平安小枫警”积极参与“敲开3户邻居门”一起防电诈,200多户“平安小枫警”家庭主动提供家里的网络和电源安装公共服务摄像头,300多户“法治小枫警”积极参与学校、家庭的法治宣讲,已有1200名“平安小枫警”“法治小枫警”“文明小枫警”和300多名“文明小枫警”家庭认领心沐网格,通过扫码打卡,孩子与大人一起开展文明劝导、义务巡逻等群防群治工作。三是打造“三羌共治”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发展5名德高望重的群众为志愿者共同开展辖区治理,全县共梳理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51起,妥善调处化解涉众型、疑难型矛盾纠纷2起,共书面调解处理248件,口头调解103件。
  (三)民生导向,全流程服务。一是“一站式”服务。将派出所户籍、出入境等业务交由县局出入境大队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进行一站式集成办理,真正实现了办理各类公安证件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二是“指尖式”服务。开发“智慧北川”APP,实现公安内部数据与公众服务数据集成共享,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两年来,通过网上平台受理群众咨询3500余次,接收群众预约1200余次,办理证件23000余张,真正落实“网上办”的服务理念。三是“延伸式”服务。设立“羌山红”旅游警务工作点,精心守护北川新县城5A级景区,服务503万余游客,找回财物5万余元,找回走失儿童79人。将大量服务事项下放派出所及一线警务室,实现警务事项“就近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四是“精准式”服务。自助开发户外一体化服务终端设备,研发“社区精服”智能服务平台,“一对一”精准服务辖区群众,对孤寡老人上门服务;对外地务工人员网上服务;对残疾人员代办服务。

  二、助推派出所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近年来,在公安工作大发展的环境下,我们的管理工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随着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矛盾不仅大量存在,而且社会矛盾的关联性、聚合性、敏感性不断增强。这些矛盾、纠纷和问题最终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公安机关。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各方面及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得到了普遍的增强,党和人民对公安机关及其广大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公安机关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一)职能定位认识存在偏差,警务工作事权不清、职责不明。虽然多年来公安部三令五申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但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些单位领导和民警从思想层面上不能认识到基层基础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工作中心仍然偏向打击、整治等“立竿见影”的项目,导致基础工作虽然嘴上强调、纸上部署,在抓工作时却未给予足够重视,使基础工作落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当前突击性任务多,执法要求高,再加上打处绩效、各类安保的压力,加大了派出所民警的工作量,常常使他们顾此失彼,从而导致基层基础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二)警务信息化推进困难,基础信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从近期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上来看,信息化管理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发挥的效能逐步彰显。但目前,派出所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和管理上,常常是被动地按照上级要求,以规定的时间节点,按部就班地开展基础信息维护更新,信息采集依然停留在量化阶段,没有形成由量到质的转变,造成信息掌控不够及时,基础数据不够全面、准确、鲜活。此外,各地区、各部门之间权责分离、衔接不畅,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个清晰、一体的规划体系,部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数据又迟迟不能整合到公安系统,各自为政,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力度不够。一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问题。巡逻防控工作主要由派出所(除永昌派出所)独自承担,派出所不仅要承担大量接处警和维稳处突工作,还要承担繁重的刑事打击、治安管理、基层基础、服务群众以及日常维稳工作,致使警力在巡逻防控工作上力所不及。二是缺乏足够社会联动资源。辖区没有足够的财力、精力、人力配合派出所开展工作,导致主要依靠公安队伍进行社会治安防控。三是联动联勤意识不强。一些单位、部门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有效整合社区治保组织、治安志愿者、物业保安等民力资源,往往造成公安机关唱“独角戏”的局面。

  三、关于助推派出所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一)全力打造城乡社区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社会治理主力军作用,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推广城区“1+2+n”和农村“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使社区警务与城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把平安建设融入社区治理、村规民约,深化新时代“三羌共治”“心沐计划”。大力培育具有公益性、专业性、行业性、权威性的平安类社会组织及旅馆、保安协会等行业组织,发动城乡社区群众、辖区单位、治保会、保安队、治安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全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科技含量。大力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分类统一标准,融合智慧建设,通过新建小区同步配套、已建小区多方众筹、老旧小区政府托底等方式,以小区平安实现全县“大安”。启动中小学、幼儿园“护雏”工程,实施“智慧平安校园”“智慧平安人员密集场所”等防控单元建设,积极探索出租房、网约房实名门禁+视频安防模式,推广农村“慧眼工程”“技防入户”设备应用。
  (三)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建设融合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社区警务机制,按照一社区一策略的理念,深化“群联惠、全民防”平台。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对社区警务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压实社区网格民警责任,最大限度落实警力沉向社区、融入群众,抓实社区基础工作。探索完善社会力量多元融入治理,发动各类社会组织、居(村)委会干部、网格员、基层党员、治安积极分子、群防群治力量等积极参与守护平安建设,鼓励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实现社会治安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四)细化治安风险防控措施。因新冠疫情导致经济下行,社会矛盾更为凸显、治安防控更加严峻,迫切要求派出所强化对各类治安风险隐患的摸排掌控、分析研判、协同化解、防范处置,提升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在社情收集、治安防控上要综合施策,充分发挥群众基础、专业优势,全面汇聚各领域风险隐患、治安问题对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发动各方力量,积极推动隐患清零。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治安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五)完善各项机制措施。高度重视警务运行模式标准体系的作用与实施,边试行边完善边提高,及时总结提炼契合基层实际的警务工作规范,对派出所“两队”警务运行框架结构、警务网格划分、社区警务工作室建设等方面作出体系化、标准化的规范,对各队室职责任务、工作标准落实等方面进行清晰界定,为局属各单位执行落实提供时间表和路线图。
  (作者系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