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警棍(上) Police Batons ( Part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1/10/13 9:29:48
浏览次数:9350  

  文/高锡凤
  
  警棍是一种由木头、橡胶、塑料或金属等制成的长条形的棍棒,是警务人员、惩教人员、警卫和军事人员随身携带的执法工具,也是警察最古老的警务装备之一。
  相比那些致命性武器,警棍作为非致命性武器,物美价廉、攻防兼顾,各种长短材质的警棍依然有一席之地。
  在警务执法过程中,警棍的用处很广泛,可以用来防御封锁、进攻击打、控制押解等,还用于非武器目的,如破窗营救被困车内人员,在搜查过程中挑出嫌疑人的口袋等;在威慑、控制、救助、平暴治乱等警务活动中,简单实用,效果良好。
  世界各国警察都配备有警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孟加拉国等,警杖是警务执法的主要装备之一。
  
   
  警棍是一种由木头、橡胶、塑料或金属等制成的长条形的棍棒,是警务人员、惩教人员、警卫和军事人员随身携带的执法工具,也是警察最古老的警务装备之一。
  警棍作为攻防结合的武器,相比那些致命性武器,各种长短材质的警棍依然有一席之地。通过击打违法犯罪嫌疑人四肢指定部位,在威慑、制服、控制、救助等警务活动中,用来平暴治乱,简单实用。
  警棍的用处很广,可以用来防御封锁、进攻击打、控制押解等,还用于非武器目的,如破窗营救被困车内人员,在搜查过程中挑出嫌疑人的口袋等。
  警棍的使用非常广泛,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孟加拉国等,警棍是警务执法的主要装备之一。

  一、警棍简史

  在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警察携带一英尺(约0.3米)长的警棍,称为比利警棍(Billy Clubs)。根据“在线词典”解释,这个名字最早是在1848年记载为俚语“窃贼撬棍”。警棍一词最早出现于1856年,当时警棍充当了警察的“搜查证”,警棍上的皇室徽章表明了警察的权威。每根警棍都和特定的警员相关联,一旦该警员离职,那么他使用的警棍上的皇家徽章要移除,不再具有权威性。
   
  早期的警棍是由木材或合成材料制成的直棍,直径约为32毫米,长为460~910 毫米,带有凹槽手柄以帮助抓握,较长的警棍被称为防暴警棍。警棍上经常装饰着警察组织的盾徽,充当权杖的作用。
  橡胶制成的直棒冲击力较软,撞击物体时,会弯曲和反弹。用橡皮棒打在胳膊或腿上时,效果不是很好,如果击打头部仍然会造成伤害,多数国家的警察部门已经停止发放该类警棍。
  俄罗斯警方依然发放橡胶警棍,但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除外,因为在严寒的环境中橡胶会变得脆硬,易断裂。
  警棍之中,交通指挥棒颜色各异,作为指挥交通的信号辅助工具,以求显眼。在俄罗斯,交通警棍是黑白条纹的,越南交警使用橙色指挥棒,阿塞拜疆使用红色的,瑞典则是白色的。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警察携带的传统木制警棍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警棍相比变化不大,此后发展到折叠(伸缩)警棍,使用的是固定的丙烯酸警棍,中间还出现过侧柄警棍(T型警棍),但使用不广。
  在纽约,警察依据时间段使用两种警棍,白天用的叫日棍,长280毫米,晚上用的叫夜棍,长660毫米。夜棍更长,以提供更大的保护范围。
  警棍的一种常见的用法是全力击打嫌疑人的头部,以使其眩晕或脑震荡而昏迷,类似于用左轮手枪手柄击打,以期控制嫌疑人。这种做法有两大后果:首先,会导致嫌疑人死亡或永久性伤害,采用脑震荡的手段致使嫌疑人失去抵抗力所需力度很难控制;其次,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由于不同个体的抵抗力差异很大,很多情况下没有控制住嫌疑人,反而使冲突升级。
  著名的警务教练亚瑟·兰姆说:“我训练了200多个部门的警察,超过一万人。在课堂上问他们,有没有发生过用警棍一次就击倒嫌疑人的现象,回答说绝少。当你击中一个人的头部时,可能会造成死亡或严重伤害,这完全不是警察的本意;还有一种可能是,如果为了使对方处于休克状态而击打其头部,力度难以控制,一旦没有休克,只是麻木,但是因为麻木,对方几乎感受不到痛苦,反而会被激怒,从而导致对抗升级。这就是为什么警察使用警棍很容易被投诉暴力执法的原因。”
  现今的警棍已经走向智能化,以折叠警棍、电击警棍为主,具备多功能、易携带、安全性能良好的特点。
  2015年,俄罗斯设计师米特里·莫佐夫(Dmitry Morzov)发明了一种智能警棍,取名“天线”。警察在使用警棍击打时,每次都会通过手机向母亲发送短信:“我正在打人。”这种方式就好比是警察的母亲在旁边看着他打人似的,无形中减少了警察暴力。(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冯苗苗)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