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白龙派出所: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1/10/14 11:02:09
浏览次数:5933  

  文/农秀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白龙派出所坐落在独秀峰旁,辖区是山水名城桂林市的商业、文化、旅游中心区域,有“两江四湖”、靖江王府两个国家5A级景区,逍遥楼、东西巷等文化旅游新地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大型活动200余场次。
  处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第一线的白龙派出所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丰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积极探索和实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新路径,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紧密结合,切实把保民安、解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秀甲天下,平安一方

  白龙派出所成立于1950年1月,是桂林市解放后成立最早的派出所之一。当时名为白龙派驻所。1952年7月改名为白龙派出所。1966年9月更名为红旗派出所。1981年8月恢复为白龙派出所。派出所最早位于原桂林市秀峰区伏波街太和里62号(现中华路太和里18号),历经三次迁址,2019年3月搬入现址桂林市秀峰区凤北路7号。为适应新的治安形势,2019年5月14日,白龙派出所与榕城派出所(成立于1950年4月)合署办公,派出所警力和警务资源配置优化整合,现有民警24人,辅警48人。
  近年来,白龙派出所通过建设全维全息智慧警务平台,构建辖区3D地图、融合楼栋“一标三实”31万余条信息、联通智慧门禁系统和架设VR街景、室内实景等天网5G智能前端感知设备,对辖区1.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万人、常住人口1.8万和4个社区实现了有效管控。
  白龙派出所创新服务机制,强化“大事小事认真办、一切事情依法办、能办的事情马上办、特殊的事情登门办”的“四办”理念,深化“放管服”警务改革,依托“平安白龙”微信公众号、“一键金点子”APP、公安业务自助办证机等智慧警务,搭建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平台,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在服务群众上做足“加法”,在业务流程上做好“减法”。今年以来,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86件,服务群众、外来游客5000多人次,真正实现服务不缺位。
  白龙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构建治安防范联席会,健全“楼门长”“红袖标”“义务骑警队”“义务服务队”等平安创建队伍,推动邻里互助、商户互帮,打造网格化安全防范体系,形成了“党委牵头、政府负责、公安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平安创建格局。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化”巡逻,共破获现行案件5起,辖区盗窃等五类侵财案件同比下降14.7%,创历史新低,刑事案件现案破案率77.3%,达到历史新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岁月峥嵘,薪火相传。白龙派出所一代代民警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忠诚履职,守护一方平安。白龙派出所荣获自治区政法战线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先进集体,连年被评为桂林市文明单位,2019年11月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获集体二等功,涌现出了自治区社会主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周金山、广西学雷锋标兵唐晓军、全区公安机关化解矛盾纠纷能手刘宇军、全区优秀村警唐一平、全区公安机关严打暴恐专项行动成绩突出个人王伟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党建+社会治理”工作新模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群众看公安,主要看平安。白龙派出所按照“联勤、联动、共治”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贯穿警务始终,以党建带队建,以党建促业务,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社会源头治理,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社会治理”工作新模式,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推进派出所党支部和辖区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协同联动,组建由街道、派出所、司法所及社区负责人为主要力量的“三级联调”队伍,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抓实抓细党员“日初诊”、支部成员“周坐诊”和责任区民警“月复诊”三级会诊举措,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和风险化解的“情、理、控、法”四字工作法,全力做好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开辟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2012年开始,桂林市和秀峰区两级政府在白龙派出所辖区启动了明朝靖江王府“拆围透墙”等重点项目,白龙派出所紧抓“事前、事中、事后”三大环节,推出“定期会商+驻所调解+多部门流转”举措,形成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三维一体”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确保了辖区和谐稳定、群众满意。今年以来,通过“三级联调”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81起,涉及396个当事人,满意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商业区、居民小区、景区“三区广布”,人流、物流、资金流“密集流动”,由此带来的买卖纠纷、邻里纠纷、旅游纠纷等矛盾纠纷类非警务警情量大面广,是白龙派出所辖区的治安突出问题。处置不当,极易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白龙派出所实施一个社区配备一个社区民警、一个治安民警和一个警务助理的工作模式,警力下沉基层,扎实开展基础工作,创建矛盾纠纷调解室,聘请专职调解员,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社区民警胡兴华记得,那天下社区时,一楼茶叶店老板向他反映自己店铺门口经常被楼上住户泼尿,最恶劣的一次是客户进店门时被泼到了身上。这样生意没法做啊!
  胡兴华到楼上住户家了解情况。一进门,他就闻到一股浓浓的尿臭味。家中老人告诉他,老伴张文芝瘫痪在床,儿女不在身边,目前他们跟20多岁的孙子居住。孙子因为工作,常常不在家。老人说,自己腿脚不方便,老伴瘫痪在床,不可能会泼尿。民警到社区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民警,楼上楼下有矛盾很久了,社区多次调解无果,所以才建议茶叶店老板到派出所找社区民警。民警于是再次上门,这次遇到老人的孙子小白在家。小白说,自己要上班,经常不在家,不确定老人是否往楼下泼尿,况且大热天的,把窗户锁起来也不现实。
  小白很感谢白龙派出所民警在他奶奶上次摔倒时及时帮忙送去医院。那是2015年12月的一天下午,一位老人在中华路太和里巷摔倒。白龙派出所社区民警唐一平上前询问老人情况,老人只是一个劲地叫疼,记不起自己名字,记不起家人,住哪里也记不清。民警打120送老人去了医院。好在老人终于记起了自己的名字——张文芝。老人名字传回白龙派出所后,唐一平通过户籍查询,辖区内确有一位叫张文芝的老人,但这家人的电话没有记录。按照户籍登记地址,唐一平敲开了张文芝家的门。开门的是个腿脚不便的老人。他说老伴有点老年痴呆,然后他打电话让孙子小白赶往医院……
  奶奶曾经得到派出所救助,小白是记得的。但楼下老板总说老人往楼下泼尿,为此多次带着扳手到其家里威胁老人,却让小白非常恼火。情绪激动的他不愿意调解,还把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赶出了家门。
  社区民警胡兴华不怕碰壁,不惧困难。之后他又多次上门做这家人的思想工作,从生活上关心关爱两位老人。茶叶店老板之后再没有反映泼尿的事了……
  2021年年初,太和里10号一位81岁的老奶奶找到社区民警,说隔壁装修引起她家房子渗水了。社区民警胡兴华随即上门帮助调解。
  原来,老奶奶隔壁是新搬来的邻居,刚买下房子,正在装修,家中小孩准备就读中华路小学。1987年的房子真是老了。这家敲敲打打,竟导致另一家渗水,老奶奶的被子都被弄得发霉。老胡认真细致做工作,帮双方调解了矛盾。最后,邻居赔了两床被子给老奶奶。
  调解邻里纠纷,胡兴华可是行家里手。他对人热情,嘴勤、腿勤,经常深入社区为居民解决难题。2020年9月,太和里8号1单元101室与五楼因空调滴水至一楼棚顶扰民引发纠纷。五楼空调水滴到一楼窗户的铁棚上,尤其是晚上,这声音严重影响到休息。一楼老太太找来了老胡。经过调解,双方很快达成协议,五楼同意买一块海绵材料放棚顶消除滴水声。由于两家都是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最终是民警带着警务助理搭楼梯把这事儿解决了。
  由于切实把矛盾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2012年以来,白龙派出所辖区未发生“民转刑”、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较大群体性事件。

  “一三三五”警务机制,全时空守护辖区

  白龙派出所以警务改革为载体,切实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聚焦打防保平安”,组建“一室三队”:研判指挥室、社区警务队、巡逻防控队和执法办案队。以大数据智慧警务为依托,推动警务模式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升实战效能和对辖区精准防控、高效打击的能力,推动警务资源最大限度投向社区的同时,也将更多惠民措施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为织密社会稳定防控网,他们强化组织支撑、群众支撑、科技支撑“三大支撑”,助推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提档升级。针对辖区盗窃、扒窃案件多的特点,白龙所采取“视频探头+情报研判+社区警务+整体联动”开展防范。一方面,有效整合辖区各类视频探头及信息化资源,织密技防网;另一方面,做大做强人防,整合辖区保安力量、社区工作人员、退休职工、平安秀峰志愿者、楼栋长等500余名治安积极分子,组建10支巡防队伍,构建“警力+社会力量”“定点+流动”“车巡+步巡”的大巡逻、大防控模式,实现“处处见警、时时联动”,有效遏制了案(事)件发生。2019年国庆期间,通过志愿者联盟APP提前发布任务,每天召集110余名志愿者,在社区民警组织下,设置10个固定执勤点、25个流动巡逻组,在重点区域不间断巡逻,共抓获逃犯2人、排除踩踏隐患3处、消除治安消防隐患7处、服务救助群众90余起、疏导分流人员50余万人次。
  白龙派出所以夯实党建保障、文化保障、基础保障、制度保障和执法保障的“五个保障”,为派出所持续发展和队伍建设保驾护航。严格执行民警量化积分制度,建立“一网考”平台,完善警种协作配合机制;打造集受立案监督、执法办案、案件管理、物证管理、场所执法执纪监督“五位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2013年以来,辖区未发生命案和影响恶劣重大案(事)件。2021年以来,白龙派出所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6起,接处警1164起,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108起,为辖区治安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民警是“活地图”,也是活雷锋

  离开桂林60多年了,寻亲老人只记得哥哥住在“盐街”。要不是白龙派出所的“活地图”,老人家不可能一家团圆。
  2013年9月26日上午,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与老伴走进了白龙派出所:“民警同志,我离开桂林很久了,以前有个哥哥住在‘盐街’。我这次回来寻亲,可桂林变化太大了,我找不着他。你们能帮帮忙吗?”
  老人1926年桂林出生,20多岁去了台湾地区,与家人失去了联系。老人想念故乡和亲人,87岁高龄回桂林寻亲,为的是了却夙愿。可桂林城与60多年前相比可谓天翻地覆,他怎么也找不到“盐街”。
  民警非常愿意帮忙,可是没听说过“盐街”。“我从小在‘盐街’长大,那条街是青石板路,一边是古城墙,另一边是漓江。”根据老人的描述,民警估计老人所说的盐街在现在滨江路一带,老人的亲人也可能还住在附近。
  当听说老人的哥哥姓汪时,民警刘宇军立即说:“滨江路99号曾有一户汪姓人家。”刘宇军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因为他曾是滨江路一片的老管段民警。随后,他找到了这户人家的成员。没过多久,一中年男子怀揣一张老照片走进派出所。老人接过照片一看,当即激动起来:“照片里的人就是我哥哥!你是他儿子吧?”中年男子点头,两人抱在了一起。
  中年男子说,父亲已去世,在世时曾说自己有个弟弟早年去了台湾。这些年,小辈们也去台湾找过,始终没找到。叔叔这次回桂林寻亲,多亏了白龙派出所民警让他们一家人团聚。
  老社区民警唐晓军曾获自治区学雷锋标兵称号,被誉为“雷锋式的好民警”。1988年2月参加工作时,他就是白龙派出所管段民警。唐晓军刚接管江南街就了解到江南巷8号有一位74岁的五保老人贺瑞淑,年老多病、无人照顾、生活有困难。唐晓军工作之余常到贺家帮助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帮助换洗衣服,帮助买米买煤,提水。有一次老人生病,想上医院又走不动,悄悄地流泪。刚好唐晓军去她家,立即用自行车搭着推到医院,自己掏钱挂号付药费。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夸:“小唐比自己亲生儿子还要亲!”唐晓军照顾贺老太太有四五年之久,直到老人过世。唐晓军默默照顾贺奶奶的事传开后,当时桂林电视台春晚专门制作成了节目播出。群众说,辖区还有一户五保户李素珍老人,也多亏了有唐晓军照顾……
  唐晓军现在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他说,20世纪90年代个人二等功奖金是200元。当时他了解到辖区中华路小学900多名少先队员没有队鼓,就用200元奖金买了两个队鼓赠送给中华路小学。学校师生非常感动,举行了隆重的赠送队鼓仪式,并聘请他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学雷锋做好事,为群众办实事,是白龙派出所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白龙派出所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以“贴近民生”“便捷高效”“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以信息化建设应用为载体,不断延伸民生警务触角,警务服务实现“365天全天候在线、全天候不打烊”。
  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白龙派出所始终坚持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白龙派出所所长廖文胜说:“我们将以昂扬姿态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汲取不懈奋斗之力,不断提升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促发展的能力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白龙,努力为山水桂林建成国际旅游胜地做出更大贡献。”(部分照片由白龙派出所提供)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