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美国的邻里守望制度 The American Neighborhood Watch Syste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2/9/15 10:25:37
浏览次数:5211  

  文/黄冬 殷艺郡

  一、邻里守望的基本情况

  研究表明,犯罪率是社会控制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种族结构以及人口流动性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犯罪率地区往往社会控制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迟滞、种族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较大。其中,社会控制因素至关重要,社会混乱地区除需要在执法机构等正式控制之外,还须强化邻里守望等非正式控制,从而重塑社会秩序,降低犯罪率。
  邻里守望(Neighborhood Watch)是在执法机构协助下,依靠社区居民以及组织的联动,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人、事、物的一种犯罪预防措施。
  1972年,在美国司法部司法援助局、司法项目办公室的资助之下,美国“国家邻里守望项目”(National Neighborhood Watch Program)正式启动并在全国推广,其主要机构设立在全国治安官协会(The National Sheriffs’ Association,NSA)内。它采用从相互守望到包括积极巡逻在内的举措,强化社区凝聚力与控制力,提升社区安全感,降低犯罪率,力图通过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来抑制愈发严重的社会失序问题。2001年“9·11”事件爆发之后,该项目的关注点从传统犯罪预防过渡到应急避险、反恐防暴领域,并于2002年建立了“USAonWatch”官方网站。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该项目通过居民组建的“邻里守望小组”卡口值守查验、武装巡逻等做法,有效填补了警力不足带来的“治安真空”,阻止了暴力骚乱对社区的侵袭。

  二、邻里守望的主要举措

  (一)“清场行动”:在社区张贴警方提供的邻里守望标志;清理操场、废弃汽车和杂草丛生的空地,清运垃圾,以防毒贩非法占用;在涂鸦出现后24小时内进行清除。
  (二)应急培训:对守望小组成员进行应急响应(如火场逃生、简单搜救、医疗互助等)、家庭安全技术、观察技能和犯罪报告等方面的培训。
  (三)志愿服务:担任警务志愿者,提供执法支援服务;组织步行或驾车巡逻,提前发现违法犯罪的蛛丝马迹;协助当地高中预防逃课、辍学等。
  (四)“守望之夜”:在每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二,举办由“国家邻里守望协会”主办的“守望之夜”晚会,通过街区聚会、巡游、野餐、安全展览会和其他活动增进相互了解。
  (五)财产标记:登记社区成员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具体地址以及个人财产,以备遭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后的快速查验、发还。
  (六)国土安全:通过讨论,确定包括位于社区内或附近的车站、机场、桥梁在内的潜在恐袭目标及预计后果,制定应对方案,绘制疏散路线图,定位临时避难所。

  三、邻里守望的职责分工

  (一)警方:负责联系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协助实施或开发邻里守望活动。
  (二)警务联络员:邻里守望的主责警员,要求具备一定的犯罪预防经验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组织动员能力,主要负责指导邻里守望团队作出正确决策、培训团队成员、适时参与团队行动等。
  (三)协调员:邻里守望组织中负责与警方接触的人员,多由退休或赋闲在家、时间充裕者充任。
  (四)市民顾问委员会:设立在邻里守望小组较多或规模较大的城市,由多名德高望重者组成,负责监督各小组的募捐筹款、犯罪预防等活动。
  (五)街区组长:每10~15户配备一名,负责在组内发布会议与犯罪预防信息、招募新人、组织小组会议、制定议程、邀请发言人等。
  (六)小组成员:通过积极参与保持邻里守望团队活力,以利招募新鲜血液;同时,多方了解并分享社区民情民意与问题隐患,协助街区组长提高社区犯罪预防水平。

  四、邻里守望的实施程序

  (一)“招兵买马”:充足的人力资源是成功建立邻里守望小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需要协调员亲力亲为,多方组织、斡旋。
  (二)警民互动:邀请当地警方派出警务联络员出席邻里守望小组联席会议,地点可在公寓住所、社区中心、学校、图书馆等,内容包括分发犯罪预防手册、通报实发案例、增进合作等。
  (三)问题研讨:通过组内研讨,确定社区居民最为关注且亟须解决的三大主要问题,初步拟定行动方案。
  (四)沟通确认:找出适合本小组的日常沟通方式,包括线下组会、网站论坛或社交媒体群组等。
  (五)行动实施: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培训或活动等预防犯罪,维护社区平安。

  五、邻里守望的关注要点

  (一)治安“耳目”要点: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报警,详述嫌疑人的性别、种族、身高、体重、发长、发色,有无眼镜、配饰、文身、伤痕,着装、武器,以及嫌疑车辆的品牌、型号、颜色、牌照等,保持通讯畅通,以备警方呼叫。可疑情况包括:陌生人在住宅周边逡巡,向屋内窥视,试图强行打开门窗的;非正常时间搬家或运货,空手入室但携带大量现金、贵重物品离开的;随身携带武器的;住宅发出异常声响、噪音,散发异常或化学性气味的;夜间人声嘈杂,车来车往的;房前大量人员聚集的;自称为律师但提问不着边际的;自称为公共事务人员、销售员却无法提供身份证明或着装、车辆无对应标志的;来电询问信用卡或银行卡账号的;陌生车辆在社区内来回行驶、启停,但无人下车的。
  (二)邻里协作要点:在邻居外出或度假时协助看家,代取报纸邮件;在其屋外停放私家车,在垃圾收集日当天放置垃圾桶,以制造有人在家的假象;通过出庭作证或联系受害者援助中心支持受到犯罪侵害的邻居。
  (三)个人安保要点: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均时刻关注周围环境,与警方一道及时发现和弥补安全漏洞,最大限度提升家庭安全等级。
  (四)邻里守望会议要点:定期参会,接受培训,积极发言,参与犯罪预防行动。

  六、邻里守望的最新进展

  (一)虚拟守望——“邻里”社交平台:2011年,美国建立了“邻里”(Nextdoor)社交平台,它要求实名、实地址注册,只能加入相应社区,开启了邻里守望从线下到线上虚拟空间的新篇章。截至2021年7月,该软件业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社区社交网络平台,拥有6000万注册用户,周活跃用户达2700万,覆盖27.5万个社区。每三个美国家庭,就有一个正在使用该平台。
  1.虚拟守望的实现形式:
  (1)安全提示:将邻里守望小组成员纳入群组,共享犯罪预防信息,发布侵财犯罪趋势、突发事件信息,以及使用窗档、夜间户外留灯等预防提醒。
  (2)活动公告:发布邻里守望会议、培训通知,及时通报可疑情况。
  (3)紧急警报:向所有在注册时同意接受短信的用户推送,定向发送到本社区或群组用户的客户端,或通过电子邮件发布紧急警报,以实时预警,广而告之。一般可在事件发生10分钟内,拨打报警电话之后发布,不超过110字符。
  (4)民意调查:通过发布犯罪话题讨论,调查统计,了解社情民意,征集案件线索。
  2.虚拟守望的发帖要求: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语气友好,态度亲切;积极提问,认真回答;链接影像,图文并茂。
  (二)应对现场行凶枪手:2022年5月,针对愈演愈烈的枪击事件,“国家邻里守望项目”联合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推出了《现场行凶枪手应对指南》(Active Shooter How to Respond)。该《指南》认为:现场行凶枪手(Active Shooter)是在人口密集区域实施或企图实施杀戮的个人。他们使用的武器大多为枪支,作案目标选择具有随机性,持续时间大多在10~15分钟。其应对策略包括以下五步。
  1.识别:识别可疑情况是应对现场行凶枪手的第一步。暴力行为是心理倾向、个人或职业压力源以及愤怒情绪综合驱动的结果。这些均可通过表情、语气和肢体语言透露出来,并被人感知。因此,深入了解人的生活背景并全面评估压力源后及时举报,对阻止潜在暴力意义重大。
  (1)压力源:个人工作生活积极或消极情况引发的劳损或紧张状态,包括财务压力,亲友疾病或亡故,毒品、酒精、赌博等成瘾,情感婚姻变故,工作变动、与同事冲突,搬家迁址等。
  (2)基线行为变化:指与个人正常情绪和日常活动不符的差异性反应。包括从喜怒无常或社交孤立变得过度外向,从豁达开朗变得少言寡语,从勤奋上进变得无心工作,从温文尔雅变得粗鄙无礼等。
  (3)行为指标:可观察到的外显性敌意行为变化与情绪表现等。
  ①熟人指标:对同龄人不满;不服从既定规则或政策;对他人跟踪、骚扰或欺凌;恶意玩笑,口头或书面威胁;对既往工作地点发生的暴力事件兴味盎然;对武器的突然痴迷;对安保措施的过度关注等。
  ②陌生人指标:争吵或拒绝合作;咬紧下巴和/或握紧拳头,踌躇不安;侵犯他人私人空间;言语威胁;扬言或实际使用武器相威胁等。
  2.评估:对压力源、基线行为变化、行为指标以及个人反应与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评估,以选择从问候、缓解情绪,到通知保安,直至报警的对策。
  (1)评估方式:
  ①自我评估:首先应相信直觉,若情况失控,应主动寻求帮助;保持冷静,控制呼吸,放松身体,自我积极暗示,保持专注与自信。
  ②他人评估:是否有合理、合规的业务往来,着装是否与季节时令相符,是否躲避安保,是否探听员工信息,行为是否有威胁性,被接近时是否反应过度等。
  ③环境评估:是否有人煽风点火、加剧事态,是否空间拥挤,是否存在噪音、天气等干扰因素。
  ④组织评估:搜集分析潜在受害群体与个人信息,评估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如潜在侵害人、侵害类型、侵害可能性等。
  (2)评估要点:
  ①预警信号:熟人的基线行为变化,不停地踱步、沉思、动作激动或不受控制,目不斜视、呆若木鸡,制止他人,指指点点,情绪突变,注意力涣散,无心工作,难以适应压力等。
  ②紧急信号:脸红、下巴紧绷、拳头紧握、颤抖、鼻孔张开,呼吸急促、声调提高、干笑或假笑,准备攻击或冲刺,处于攻击或防御位置,侵犯私人空间,未经授权擅闯禁区,躲避安保系统或人员,丢弃物品或包裹后迅速逃离等。
  (3)评估制约因素:缺乏同理心,反击或盛怒之下的反应,不尊重或羞辱他人,指责、批评、说教、贴标签,不履行义务,分心或仓促应对,斗争内耗,语言或文化差异等。
  3.化解:可通过个人行动、言语沟通、肢体语言等化解潜在危机,了解自身弱点与极限,保证自身安全,及时求助或报警。
  (1)行动化解:
  ①镇定自若: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谋定后动。
  ②学会倾听:倾听时,应全神贯注,点头、提问,避免转移话题或打断对方。
  ③感同身受:表现出真诚关心、倾心以待的态度。
  ④及时撤离:远离侵害因素,确保安全距离,及时远离。
  (2)语言化解:
  ①语气:平静表达同理心。
  ②音量:注意降低音量,避免刺激对方。
  ③语速:慢速舒缓。
  ④语调变化:注意控制语调,防止激化事态。
  (3)肢体语言化解:姿态放松,心态警觉,垂手向下,动作放缓,神情专注,严守中立;杜绝噤若寒蝉,指指点点,动作夸张,表情虚假等。
  4.举报:举报是预防暴力行径、寻求外界帮助的重要一环。
  (1)报警:针对即时威胁,应即刻报警。说清报警人姓名、所在地点、事发地点、事发经过、侵害人体貌特征、所处位置、有无武器及其类型、受害人情况等。
  (2)普通举报:组织应通过共同责任的文化建设为举报人打消顾虑,保守秘密,保障安全,组建团队,评估威胁。其要点为:相关行为、评论和/或感知威胁的确切性质和背景;现在或曾经的预期目标;新的重大压力源;具体威胁言行、计划、执行能力、既往暴力史;规避安保的行为等。
  5.自救:
  (1)逃生(Run):现场行凶枪手事件发生时,应谋划撤离计划与路线,舍弃大件财物,伺机逃生;如可能,可帮助他人逃离,阻止他人进入枪击现场,不随意移动伤者。
  (2)隐蔽(Hide):如难以脱身,应着手寻找掩体,隐蔽行迹。掩体应处于枪手视线之外,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不致影响机动力或落入死角。锁闭门窗,用笨重家具封堵;藏在讲台、展台、书案、柜子等大件物品之后,将手机静音,关闭电视、收音机等噪音源,保持安静;报警时,务必保证自身安全,若无法发声,则应保持通话,让警方获知现场情况。
  (3)抗争(Fight):抗争之策,为不得已。但退无可退,避无可避,切勿坐以待毙,须背水一战,向死而生。因此,应临危不惧,同仇敌忾,抛掷物品,转移其注意力,伺机逃生;或利用身边器具为武器,大张声势,呼朋引伴,奋起反抗。
  警方营救时,应服从命令,放下手中物品,高举双手,五指张开,不可盲目喊叫,向其指点,猛跑,急停求助,谨防误伤。
  到达疏散地点后,应静候警方的甄别、问询;未经允许,不可擅离。
  注意:针对现场行凶枪手,警方处置人员通常四人一组,携霰弹枪、突击步枪或手枪,着普通制服或防弹背心、头盔及其他战术装备,用胡椒喷雾、催泪弹控制局势,高声喊话,发布指令,将人推倒在地来保护其人身安全;先期到达的警员一般以制止枪手行凶为第一要务,后续增援与紧急救援人员负责救助、转运伤员。■
  
  【作者简介】黄冬,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师;殷艺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冯苗苗)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