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约450万字,以图书的形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20年12月跨越70年之久的刑法立法沿革,致力于成为国内介绍刑法立法创制和发展完善历程的内容最为全面的刑法学著作。通过“综述+文献资料”的形式将各个时期刑法立法的沿革串联起来,通过学习和研究它们,可以透视新中国刑法立法乃至刑事法治前进的轨迹,有助于把握和研究不同时期刑法的立法背景、立法原意及其优劣之处,从而必然对刑法理论研究的丰富和深化、对刑事司法实务的完善、对刑法立法的继续发展大有裨益。本书的编著出版,有助于社会了解我国刑法立法的动态过程和微观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书是2021年度全国刑法学术年会文集。本书首先从宏观方面对今年年初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进行了讨论。其次,对未成年人刑法保护,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罪,破坏金融秩序罪,产权刑法保护,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危害公共卫生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立法修订及其适用等《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的修改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涉及的其他问题,如前科消灭制度的完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涉财产犯罪的修法建议,第三方支付方式下规制网络财产犯罪路径,妨害兴奋剂管理罪的体系性的理解及体系性解析等。
河南警察学院枪支文化博物馆,目前收藏有15个国家的200余种手枪,既有西方19世纪的转轮手枪、自动手枪,也有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诸多名枪;既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苏区20世纪20至30年代人民武装自制的手枪,也有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生产的手枪。本书目录以国别名称、设计定型年代、时间先后为序。所列手枪名顺序是:首位是国家名称,第二位是制造厂家名或发明人名,第三位是枪支口径,第四位是该枪设计定型时间或国军队正式列入装备的年号,第五位是枪的类型。关于枪械研制者国籍和设计定型归属国家名称以历史年代国名为准。书中的图文内容主要有手枪出产国家、工厂、型号与版本、结构特点、生产流通使用情况与铭文、标识、辨别方法与枪械史地位等。
本书以“枫桥经验”为记述对象,上限起自1963年,下限截至2019年。本书编纂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准确地记述反映“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历程。本书以志为主体,述、记、志、表、图、传、录等诸体并用,随文插图;综述和大事记总括全志,各章按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原则以及“枫桥经验”的发展情况进行排列,共有六章内容,具休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枫桥经验”、改革开放新时期“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的推广、“枫桥经验”的研究、人物和先进集体。
本书根据两高实施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 》和《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补充规定》,对公安机关食药侦部门管辖的36种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对36种食品药品环境犯罪的罪刑条款, 按照刑法条文和刑法修正案增改的顺序, 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规定, 所有信息全面且深入截至2022年9月底, 滤除已经失效或废止的规范性文件, 采用刑法界主流学术观点逐一进行阐述, 不仅确保“食药环刑事警察” 能够正确理解具体罪名的含义和深入掌握构成该罪的四个要件,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的能力, 并且能够全方位体会和把握相关罪刑条款的基本内容、立法要义和公安刑事司法的重点和依据。